天风的声音由远及近,人还没有走进来,就听见他急切的声音。</P>
“王爷,信阳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刚才宫里来人传消息,皇上让王爷即刻进宫。”</P>
旱灾?</P>
两人的心一颤,眼下所有计划都暂停。</P>
听到旱灾,就能想象有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饥饿致死。</P>
“羽儿,我先进宫,其他事等我回来再说。”</P>
“好,注意安全。”</P>
容楚南快速换了一身长衫,带着天风去往皇宫。</P>
御书房。</P>
皇帝和各位大臣已经在商讨信阳旱灾一事,见容楚南来,皇帝眉头紧锁,不知这旱灾该如何是好。</P>
“微臣参见皇上。”</P>
“南王免礼,今天接到信阳的急报,你看看。”</P>
王公公接下皇帝手中的急报,递给了容楚南。</P>
打开一看,容楚南眉头越邹越深,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而且这是四天前的情况,信阳离京都,即使快马加鞭最快也要四天,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了。</P>
“这场旱灾百年难遇,百姓们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缺水,没有粮食吃,很多人丧生在这场旱灾中,民生凋零,食不果腹,已经饿死上百人,众爱卿,有什么法子尽管说。”</P>
大臣们议论纷纷,急报上请求朝廷赈灾,目前的情况就是解决百姓们的温饱问题。</P>
虽然有邻县去赈灾,每天施粥,可面对偌大的信阳城仍是杯水车薪。</P>
粮食肯定要赈,要多少?百姓没有庄稼,等同于饿死,朝廷能解决一天两天,但是不能解决一月两月,那么多百姓没有吃的,即使把国库中的粮食都搬过去也无济于事。</P>
“皇上,微臣认为先赈粮食,那些灾民等不及,年轻力壮的还可以熬一熬,但妇孺和孩童恐怕扛不住啊。”</P>
元大人在当官之前过的就是苦日子,对百姓这种无粮无水的生活深有体会。</P>
洛大人拱手道:“皇上,元大人说得没错,朝廷需要赈济粮食,现在百姓们没有吃的,已经活活饿死上百人,而且数量每天都在上增,如果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P>
其他几位大臣同样附议,朝廷尽快赈粮才最重要。</P>
皇帝见容楚南一直没讲话,想听听他的看法,“南王,你意下如何啊?”</P>
容楚南在来皇宫的路上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赈粮食是肯定的,但如何赈?光靠朝廷,万万行不通,信阳城有几十万的人口。</P>
旱灾严重,粮食的供给要保证百姓们至少半年的生活,可拥有这些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P>
什么朝廷重臣,什么富商,什么读书人,都是披上体面的外表。斯文!都是伪善的嘴脸。</P>
急报不是今天才有的,那么地方官员为何没有落实粮食的去向?不可能衙门里没有粮食吧,即使在粮仓或者邻县募捐,也能撑几天,现在全部甩给朝廷。</P>
“皇上,信阳粮灾的形势还在不断扩大,地方官员可有作为?信阳年年旱灾,朝廷以前拨款让他们修缮水塘,可有落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