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收槐花和榆钱(2 / 2)

咱们赶个时鲜,收槐花。”</P>

槐花这东西搅上点玉米面,上锅一蒸,甜丝丝的,味道很好,比没有油水的野菜好吃。</P>

而且压秤,数量也多,这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P>

可再好吃,还是不如粮食来的有吸引力。</P>

“哦,对了,榆钱我也收。”</P>

平时到了春天时,粮食都被消耗完了,这满山的榆钱和槐花,就成了村人平时的口粮了。</P>

野菜需要大油水才好吃,要不然就是刮油器,相比野菜,大家还是更喜欢榆钱和槐花的。</P>

也因此这两种东西能卖的稍微贵点,一文钱一斤。</P>

但因为数量实在太多,路两旁都有的东西,通常没人拿去卖。</P>

槐花能吃的时间短,只有大约半个月,姜红豆不收开花的。</P>

剩下的开花的,她们还可以拿回去吃掉,没东西吃的时候,开花的他们也不嫌弃。</P>

不过这个价格贵,就有人提出异议来了。</P>

“姜小娘子,这槐花和榆钱,镇子上卖一文一斤,三斤卖了也能换一斤黑面粉了。</P>

你说你这兑换价格是不是往上提一下。”</P>

姜红豆瞟了一眼说话的人,“镇子上是一文一斤,但是你拿过去卖的出去吗?”</P>

镇子上也有这东西,而且一般有钱人不屑于吃,人家山珍海味吃不完吗,非要跟穷人抢吃的。</P>

又不是现代的那些人,讲究什么养生,他们认为穷人才吃这东西。</P>

一般会买的也的确就是普通人。</P>

但人都去镇子上了,你猜他们缺不缺这点吃的?</P>

说话的人嗫嚅着不开口了。</P>

不过仔细考虑了一下倒也对。</P>

镇子上的人买的少,可是蹲一蹲,时间长了还是能卖出去的。</P>

为了防止他们干活不积极,姜红豆决定把收购价格往上调一点。</P>

“那就两斤榆钱或者槐花,换一斤黑面粉吧,也省的你们来回跑镇子上了。</P>

光一来一回坐的牛车,也抵了你们卖的一部分钱了。”</P>

牛车坐人再加带的东西,每次三文钱,来回就是六文钱了。</P>

东西越多,坐车钱也就越多,带大一筐子百斤槐花去卖,来回就得十文了。</P>

太贵。</P>

农家人一般没事不去镇子上,就是舍不得这钱。</P>

这村子里的杂货铺就能提供村里大多家用了,十里八乡的村落也足以让杂货铺赚的盆满钵满了。</P>

姜红豆这改了换粮价格,这群人一听面上狂喜,也不挖野菜了,招呼着人先去摘槐花了。</P>

姜红豆也没耽搁,带着人回了家。</P>

她要吃又不需要自己采,来换粮食的人拿来的,她留下一点吃就是了。</P>

她还记着回家栽树呢。</P>

回到家,先把地浇水打湿,又和其他几人,吭哧吭哧的继续挖坑。</P>

她收槐花和榆钱这事,不需要她自己说,相信不用半个时辰,就能传遍全村了。</P>

槐花和榆钱现在正是开到盛时,多到压弯了枝头。</P>

今年要不是大家都去挖野菜换粮食了,根本就留不住,早被撸光了。</P>

现在大家断断续续的摘,还有好多留在树上呢。</P>

现在姜红豆这么一整,估计山里就要有撸树大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