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殿外面的闹剧,不过结束了有三日,梁安若已经骑着马飞快的回到了幽州,她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知道了,景床要大刀阔斧的改变吏治,还有所谓的官员办坏了事情之后,自罚三杯的情况。</P>
因为有不少请罪求情的折子都到了,梁安若手里,这次大臣都傻眼了,没想到他们的皇帝陛下这么的坚决,现在想想,好像只有皇后才能安抚住。</P>
毕竟女子大多是心软的,可他们万万都没有想到,景庄的想法正是梁安若所想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高度的一致,谁来求情都没用,反而更加能暴露出这些人到底的本质是什么?</P>
除去那些跟风的、还有推辞不过假意上奏的,剩下那些真实意见并且反映极其强烈的人,还真不在少数。他们求情的本质,并不是为这些犯错的人求情,而是为以后可能犯罪的自己求情。</P>
大宋开了刑不上大夫的先河,梁安若跟景庄就要在这个门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时候,努力地将门给关上,大宋的遗憾永远都不是所谓的经济不够昌盛,而是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面。首当其冲的政治问题就是吏治,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不到这一个体系里面来,而进入到这个体系里面的官员又极其的贪污腐败。</P>
有的更想要的是极致的权利和无限的繁华,甚至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刑不上大夫这两个保护伞下,努力滋生自己心极暗的黑暗面。他们并不在乎大宋的利益能不能受到保障,他们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侵害,除了平常的贪污受贿,不愿意变法损害自己的利益之外,更能延伸到极其保守的外交政策和指手画脚干扰军事。</P>
梁安若跟景庄拔除了不少这类人,但人要学坏是很容易。那就继续拔除,毕竟大宋原先的冗官问题,给他们两个带来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提供了不少能干活的人,从明年起,科举制再次的开启,还真怕少不了干活的人吗?</P>
那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能干活的人到处都是!不愿意干,正好一个萝卜一个坑。</P>
许多人以为皇后的回来是平静的过渡,没想到皇后的回来,正是血腥风雨开始的时候,就算是帝后二人原先一力提拔的人,只要犯了错,也是按照不同等级,该杀的杀,该罚的罚,该贬官的贬官,真正做到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件事情上逃脱制裁。</P>
事后,景庄对着梁安若说,“这法还有一个地方要改,那就是对于这种情况,绝对不可以姑息!不是都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吗?那这一条就给老子完美的执行!”</P>
“没用的,他们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是对他们来说,不变代表他们的利益不会被侵害。”换句话说,明太祖的时候治理贪污杀了几万人,可是贪污这种事情制止不住,当然,也有自身制度的问题,但是反复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性在利益面前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衡量,实在是过于脆弱。</P>
所以梁安若的看法就是与其想着一劳永逸,还不如好好的整治一下吏治,看着景庄叹了一口气,像大字一样,颓废的躺在床上的时候,梁安若忍不住开口给他提醒了一下,“整治吏治处理贪官,除了明太祖之外,你能想到第二个成功的人是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