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财政危机(2 / 2)

再说了,众位官员只是觉得皇帝现在对市买丞的官员处理的实在是过重了,的确贪污不是什么小事,但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皇帝再怎么去整治贪污的事情,难道底下的人就不贪了吗?</P>

所以几位官员都是以己度人,他们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带入市买丞的官员,也担心以后如果皇帝发现自己受贿,会不会也对自己处理的结果这么重?</P>

其次就是大臣们发现皇帝不听话了,是非常不高兴的,他们已经享受过了在太宗皇帝时期极高的待遇,也享受了皇帝前几年非常好,礼贤下士的态度。皇帝也自己都说了,要遵从祖宗之法,祖宗之法说的不就是太宗皇帝吗?换而言之,那就是重视文臣。</P>

所以此时此刻的赵恒,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唾沫要喷到脸上了,毕竟,按照历史不变去看的话,有这待遇的,只有他的儿子赵祯了。</P>

可还能怎么办?于是看到越来越紧张的财政问题,赵恒其实也是发愁的。</P>

远程操控的梁安若跟景庄第一枪,针对的是皇帝,而第二刀针对的是大宋整个的财政。皇帝的私库和皇帝的国库,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财政的危机,这就已经够赵恒焦头烂额的了。</P>

宋朝吸取唐朝的教训,不光是军事,在财政方面也同样把控的非常严格,朝廷会对州县的开支做好预算,地方上收的经费,预算内的留给地方,其余的全部上交,这叫上供。也就是说,财政权力全在朝廷手中。</P>

慢慢的朝廷对地方的征调加大,地方上的开支又增加,逐渐导致地方入不敷出。其实朝廷内部也发生财政危机,而最主要是中央地方都出现开支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三冗”问题。</P>

而困扰大宋由始至终的“三冗”问题,就算到了灭亡之时,也没有彻底的解决,赵恒虽然勤勉,但也只是平庸之才,对财政紧缺,他又不想直接增加税收。</P>

所以,梁安若跟景庄在用一定催化的方法,一边让宋朝更快的暴露危机,一边也在不断的积蓄力量,试图通过跟辽国灭亡一样的办法将它一块吞下去。</P>

只是没想到赵恒到最后使了一招昏招,那就是大量的发行纸币。这一招,梁安若都觉得用不好,不仅会反噬自己,而且遭殃的人更多,后期这烂摊子都收拾不完了,所以让赵博控制纸币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P>

没想到兜兜转转竟然是这种情况,梁安若接到消息的那一刻,立马去找景庄,很快的,这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