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不同的理念(2 / 2)

梁安若说的这个话,正好就应和了现在的局面,上位者是不会去管底层民众的死活。</P>

景庄也接着梁安若的话往下说,“华夏传承了千年,有些东西是糟粕,但有些东西却是可以拿来用一用的。国外也有很多对民众非常友好的理论,先生都能拿来用一用,怎么到这里却是非常抵触?”因为他发现梁安若说这些话的时候,夏从云是皱眉,皱的很厉害的,他从梁先生嘴里知道,夏先生虽然学了四书五经,但是这些人学完之后更多的是抵触原先的这些封建文学,觉得是糟粕,想着从西方提取经验。</P>

“夏先生,这么长时间在农场上生活,难道不知道有句话叫做因地制宜吗?国外的那一套理论拿过来是不太适用的。”</P>

事实证明,完全的拿来主义,那简直就是要乱套。</P>

别说夏从云了,就是很多学生跟先生的言谈中也分成了三派,一派就是啥都不管,闷头苦干,先把衣食住行搞好再说。另一边,又开始讨论了国体和党派。而最后一边,他们两个发现有点第二国际的影子。</P>

这事儿早晚都要拿出来讨论的,景庄跟梁安若还是觉得,给他们提供一个讨论的土壤就可以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两个属于第一派,种地搞钱建厂子。</P>

梁先生抿了一杯小酒,今天喝的是桂花酿,别看酿的时间有点短,但是味儿不错,而且还不易醉,“你也别问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得我过得好,我身边的人过得好,那其他人才能过得好。救国之前先得救人,别成天理论不理论的,先把日子过好,才能想那些。老百姓才不管这些东西,他们也想的就是衣食住行。”</P>

梁先生因为特殊的经历,对党派这件事情可谓是深恶痛绝,只要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什么党派都不行!</P>

夏从云…</P>

行吧,这两个小的还没有理解他的用意,这个人就差点捅破了自己的意思。他其实是想将这两个人归纳到自己的党派里面,企图说服他们。没想到这一家三口全都是信念特别坚定的人,差点没把自己给说服了。</P>

于是也抿了一口酒,的确,日子过得好了,才有心思想别的事情,要是当时自己跟着好友逃亡的时候,想的就是如何活下去。</P>

“东交民巷的领事馆要搬离,这件事情你们应该知道吧!”原先的京城是没有租界的,只有东交民巷,并且附带旁边的洋人士兵和巡捕房。</P>

而现在,京城已经不是京城,没有首都的职能,变成了燕京,各国公使和领事馆聚集在这里,感觉对华夏的政治在指手画脚有点力不从心,所以他们想搬到金陵,而罗正则也对这件事情表示了积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