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明理的,不是让你们过来引经据典来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你们觉得劝谏圣上停战,就是为了可以在史书上留一笔,真正关心百姓的都去做实事了,而不是你们在这里巴巴的光动嘴皮子!再说一句,老子做的实事可比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做的多了,不忧心国事,不把心思放在百姓上面,反而却想着如何将自己扬名立万。那我告诉你,这一会儿你们做到了,这一次在史书上,你们就是那个罄竹难书的人。”</P>
说到这里,景庄扭着头看向在在记录的官员喊道,“记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给记下来呀!让人以后都看看这几位老大人的嘴脸~ 来选选吧,到底是通敌卖国还是道貌岸然,我觉得其实都挺合适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对着那几位主张停战,口口声声喊着自己冤枉的官员说道。</P>
有的官员听完之后,觉得十一爷说的这并不合适想出声反驳,却被上司直接一个眼神给制止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往上再去凑热闹了,甭管十一爷说的对不对,将这事翻篇过去就成。</P>
景庄把这一通话说完之后,都感觉自己心里的郁气好的多了,他甚至觉得这一次说的都不够精彩,肚子里还有很多话想要骂,不知道该怎么说。</P>
然后转头跪在四爷的面前,“皇上,自古以来都讲究一个以和为主,不主动出击,要休养生息。可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世界局势一变再变,若咱们大清没有能够保护自己的武力,有一天就不是餐桌上要分肉的那一个强者,而是变成餐桌上被人分肉的那道菜。</P>
这会儿可别提孔夫子了,首先孔夫子可是离现在有两千年了,他那个时候的道理跟现在的道理不一样。其次,孔夫子可没说过,有人都打到自家门口了,自家还笑嘻嘻的讲和。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战不能停,就是要打出大清的风采,让世界各国都看一看,想要在大清的土地上为非作歹,都得掂量掂量有没有那个本事。</P>
至于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不防告诉各位,这场北征之战准备了好久好久,大清有足够的实力打赢这场仗。你们也不用担心,既然注定要生在一个不和平的年代,那么,就给他们一个和平的国家。而皇上跟本王还有各个宗亲都相信,有这个实力能保大清的百姓安居乐业。”</P>
这话算是说到四爷的心坎上了,这几年收集国外的各个消息,就可以发现那些洋人简直一点都不讲礼义廉耻,可是面对这一群不讲道理的人,就得一边讲拳头,一边给他讲自己的道理。他不惧那些流言,却担心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P>
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俄国欺骗大清,当年大清明明就是打胜了,可是最后呢,割地的却是大清。要是这件事情不完美解决,看着吧,过个百八十年,总有人用一些骗术来骗大清的土地。比如说当年的葡萄牙占着澳门那一块小地方,这么长时间,别看地儿不大,但是这口气,四爷觉得自己就不能轻易的咽下。</P>
又在心里也问自己有信心吗?肯定是有信心的。</P>
“拟旨,宣告各国,大清不惧战也不怕战。”然后对着下面跪着的文臣又说了一句,“各位,可是忘了军机之事,皆由军机处处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那几个大臣心脏又惊了惊。</P>
而在一旁站着的弘晖看着这次大朝会缓缓的落幕,心里感慨颇多,他好像知道自己以后的帝王之路该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