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权势迷人眼(2 / 2)

并且后来他跟安若两个人仔细的去研究康熙皇帝以前说过的话,并且分析他对洋人和海禁的态度。</P>

这时候的海禁与海上贸易是同时存在的,但对外国商船的活动极为注意,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康熙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1</P>

也就是说,皇帝清楚的知道,洋人不怀好意,也是非常警惕与洋人之间的贸易的,不过他预料了开头预料不了后面,就是这么一百来年,大清就被迫成为西方的半殖民地。</P>

而且景庄跟梁安若私底下,也分析了觉得海禁不是一无是处的,在自家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功之前,禁止海上的贸易,禁止大量人员、货品和商品的流出,是有一定好处的。毕竟海岸线实在是太长了,这个政策现在可行,但后期如果发展迅速,不用皇帝下旨废除海禁,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松开,而且他们两个不光对海上特别有兴趣,这个时候发展陆地上的交易,扩张陆地边境也是比较好的时机。</P>

这一次,他准备的很全面,也在赌,他没有去调查,而且说的特别夸张。富察承明或许只是想跟洋人勾搭挣点金银,但是在他的话语中,罪行就会无限的被放大。甚至被自己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P>

但是他要这么做,就像他去了赫舍里家,要给他家撑腰是一样的,这都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布且相信这些跟皇帝接触的重臣也知道,有的时候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一个怀疑的念头就可以了。</P>

前有洋人撺掇民众信教,动摇国之根本,后有洋人与官员勾结,夺取大清利益。</P>

康熙皇帝近期真的不想再看到洋人,连洋人的大臣也不行。</P>

“李光地!”</P>

“老臣在。”</P>

“速派人查明,若有阻碍者,杀无赦!”</P>

皇帝这么一说,景庄半口气已经松开了,这事儿他赌对了,而且皇帝派出去的人,果然就是李光地。扳着手指头数数,皇帝的心腹有几个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用的?算来算去,也就是这位大人了。</P>

他思想顽固守旧,厉行海禁政策。让这位大佬一查,三分的罪过也得变成六分。不管他与自己的理念合不合,只要他能用,并且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成。在御人识人上,景庄承认自己是小白,但是他感觉自己摸索到了门槛。</P>

他成功了,他成功的激起了康熙皇帝以往的怀疑,这样皇帝才会,选择厉行海禁政策的李光地,也就说明了这件事情的态度。</P>

富察承明,废了。</P>

景庄还是低着头,但是他却特别的兴奋,他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渴望权利。瞧,玩弄政治, 有的时候能带给人不少的快感。他的理智还是可以压制住这种欲望,还有另一件事情要等着做呢。要不是时机不对,他真的都想打自己一巴掌,彻底的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