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竟未如愿所偿即去世了。为此,达·伽马青少年时代就受过航海训练。
二、首次航海
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西欧,引发了各国对海上霸权的激烈竞争。面对西班牙的崛起,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以保持其在航海领域的领先地位。尽管葡萄牙国内的一些贵族对继续向东寻找印度持怀疑态度,但新任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坚定地支持这一计划。他决定使用较小的船只进行探险,并得到了国内工商业阶层的大力支持。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领四艘小型船只,共计140多名水手,从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这四艘船分别是圣加布里埃尔号(S?o Gabriel)、圣拉斐尔号(S?o Rafael)(由他的兄弟保罗·达·伽马率领)、贝里奥号(berrio)和另一艘不知名的补给船。曾经为葡萄牙发现好望角的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也率领一支小船队为达·伽马的船队护航,一直护送他们抵达葡萄牙在西非海岸的殖民地堡垒。
达·伽马的船队沿着10年前迪亚士发现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在航行了近4个月,跨越了4500多海里后,船队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可怕暴风,水手们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但达·伽马坚持继续前进,声称不找到印度决不罢休。圣诞节前夕,船队终于绕过了好望角,驶入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12月16日,达·伽马的船队通过了鱼河,进入了欧洲航海记录上仍是空白的水域——东非沿岸。达·伽马将这片新发现的区域命名为“纳塔尔”(Natal),意为“新生”,以纪念即将到来的圣诞节。1498年1月,船队抵达了东非的莫桑比克海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查的大西洋直接至印度洋的深度航行。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3月底,达·伽马的船队在消耗了大量补给品后,按照惯例凿沉了伴随航行的补给船,仅以三艘船只轻装前行。
4月1日,船队来到了东非沿岸的重要港口蒙巴萨。城里的穆斯林居民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船只毫无了解,当他们发现这些神秘的来客居然是基督教徒后,双方的关系迅速恶化,武装冲突不可避免。由于达·伽马深知自己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单薄,不敢在蒙巴萨恋战,便在摆脱了临时聚集的穆斯林船只后,继续向北航行,于4月14日转入了蒙巴萨的竞争对手城市马林迪。当地的统治者虽然也是穆斯林,但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与葡萄牙人表示友好。马林迪的统治者不仅允许达·伽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于贸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还为达·伽马奉上了一位资深领航员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是当时着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着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在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的带领下,葡萄牙船队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利用印度洋海上每年上半年特有的西南季风,直扑印度海岸。终于在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的船队抵达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强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这是中世纪以来,西欧人的船只第一次航行到这片神秘的土地。卡利卡特的港口在一片惊讶中迎接了登岸的葡萄牙开拓者。印度当地更为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复杂的贸易活动,让卡利卡特人在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蒙巴萨居民的那种强烈敌意。
在卡利卡特停留的三个月里,达·伽马的小型远征部队一直致力于寻求贸易机会和进一步打探印度地区的情报。然而,这段时间并不顺利。虽然卡利卡特的扎莫林国的土着居民和国王都是印度教徒,但这里的贸易大部分已被穆斯林商人垄断。穆斯林商人阶层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轻易地挑拨了扎莫林与达·伽马一行人的关系。结果,葡萄牙人开始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甚至不被允许开船回国,部分登岸的使团成员被当局扣留。
一筹莫展的达·伽马不愿轻启战端,但他很快找到了对策。当几位印度教贵族上船尝试贸易时,达·伽马果断下令将他们扣留,并作出要拔锚起航的姿态。扎莫林见状,立即用之前扣押的葡萄牙人交换了这些重要人质,并允许葡萄牙船队立即起航离开。临行前,达·伽马收到了扎莫林写给曼努埃尔一世的信件,表示只要能得到金、银、珊瑚和红布,愿意建立贸易关系。这封简短而刻板的信件,让达·伽马一行人备受鼓舞。
1498年8月29日,达·伽马在留下少数几名联络人在当地建立他们在印度地区的第一个商站后,带着船队匆匆起航回国。在经过卡利卡特的北方邻居坎纳诺尔时,葡萄牙人终于在当地进行了友好的贸易,获得了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奴隶。当地统治者对葡萄牙的态度与马林迪对蒙巴萨的怨恨基本一致,毕竟,同一联盟或阵营下的对手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
返航途中,达·伽马的船队遭遇了诸多不幸,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他的弟弟保罗·达·伽马。最终,只有两艘船成功返回葡萄牙。1499年7月10日,“贝里奥”号率先回到葡萄牙,而达·伽马的旗舰则在9月9日才抵达里斯本。生还的水手仅有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一半。尽管损失惨重,但达·伽马的首次印度航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因此受到了丰厚的奖励,成为了一位富商,并被赐尊称为“印度洋上的海军上将”。
三、利益与瓦解
达·伽马在1498年的成功远航印度,极大地激发了葡萄牙国内对远航印度的热情。1500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决定派出一支规模更大的舰队,以巩固和扩大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这支由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 álvares cabral)率领的远征部队共有13艘船只,比达·伽马之前的探索舰队强大了许多。有了这样强大的舰队支持,卡布拉尔在与印度港口城市的交涉中显得更加自信和果断。
卡布拉尔的舰队首先抵达了东非的莫桑比克,然后继续向东航行,最终在1500年5月13日到达了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与达·伽马不同的是,卡布拉尔的舰队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因此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涉中更加主动。然而,卡利卡特的穆斯林商人并不愿意与葡萄牙人合作,他们联手抵制葡萄牙人的到来,甚至收买了当地的印度商贩,让他们谎称手中没有香料存货。
面对这种抵制,卡布拉尔采取了强硬措施。他下令突袭了一艘停泊在港口的阿拉伯帆船,并在船上搜出了大量印度人此前声称没有的香料。这一行动激怒了当地的穆斯林和印度人,导致数千人对陆地上的葡萄牙人发起了攻击。卡布拉尔派出的70人商团在众人的围攻中损失了50人。面对这种局面,卡布拉尔忍无可忍,立即下令舰队炮轰卡利卡特城,以示报复。
不愿意浪费时间的卡布拉尔在当地寻觅到了同情他们的印度人。在这些人的建议下,卡布拉尔的舰队向南航行,来到了与卡利卡特有竞争关系的港口城市科钦(cochin)。葡萄牙人在科钦成功地进行了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香料和其他商品。接着,更南边的港口奎隆(quilon)也得知了葡萄牙人的到来,并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卡布拉尔顺势在科钦和奎隆两地建立了两个商站,加上此前就与葡萄牙关系密切的坎那诺尔(cannanore),这三个城市都对卡利卡特的商业霸权感到不满,因此纷纷倒向葡萄牙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