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即位后,着手整顿朝纲,打击朝廷内外的结党营私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查弼纳也卷入了一场关于朝中权贵的权力斗争之中。雍正帝对朝中某些大臣之间的结党行为十分不满,特别是那些试图拥立允禩为帝的大臣们。允禩是康熙帝的儿子之一,曾经是皇位继承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但最终未能如愿。
查弼纳最初在面对关于允禩及其支持者的调查时选择了沉默。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牵涉到如此敏感的问题,任何表态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然而,雍正帝对此并不满意,多次下诏询问查弼纳相关情况,并对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在多次诏书下达之后,查弼纳最终无法再保持沉默。面对皇帝的亲自询问,查弼纳意识到如果继续隐瞒事实,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惩罚。于是,在皇帝的直接质询下,查弼纳终于开口,揭露了苏努、阿灵阿、揆叙、鄂伦岱、阿尔松阿等人与允禩之间的关系。他详细描述了这些人如何结成小团体,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朝政,并试图拥立允禩为帝。
查弼纳的供述直接导致了这些权贵的倒台。然而,查弼纳也因此被牵连,受到了撤职审查的处分。雍正帝虽然对查弼纳迟来的坦白感到不满,但在进一步了解了查弼纳的情况后,认为他是出于对权势的畏惧而不敢直言,并非有意欺瞒。雍正帝还注意到查弼纳在谈及圣祖康熙帝时表现出的痛苦情绪,认为他仍有一定的良知。
考虑到查弼纳的态度转变及其过去的贡献,雍正帝最终决定宽恕他,并给予了新的职位。查弼纳先是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之后又被授予镶红旗汉军都统的职务。
五、军事生涯与最终牺牲
雍正七年(1729年),查弼纳被赋予了新的职责,他被派往前线负责西路军需的监督工作,这是对他行政才能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他适应不同挑战能力的一次考验。在这一期间,查弼纳的工作重心在于确保军队的补给线畅通无阻,保证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这对于维持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随着准噶尔势力的威胁日益增大,清朝决定发动军事行动以抵御入侵。查弼纳在这场战争中被任命为副将军,辅助主将傅尔丹指挥北路军。此次战役的目标是打击准噶尔部落,保卫清朝西北边疆的安全。
然而,就在这一年,准噶尔领袖噶尔丹策零集结大军,对清朝边境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面对强大的敌人,查弼纳与傅尔丹制定了进攻计划,意图在敌人尚未集结完毕之前抢先发起攻势。然而,这个策略却低估了准噶尔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当查弼纳与傅尔丹率军进入库列图岭时,遇到了敌人的伏击,陷入了敌军预设的包围圈。
在战斗过程中,查弼纳与傅尔丹指挥的军队遭遇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加上地形不利,清军陷入了被动局面。在库列图岭遭遇伏击后,清军被迫退守和通呼尔哈诺尔,但此时军心已乱,士气低落,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溃败。
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查弼纳与傅尔丹失去了联系。面对败局,查弼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了这场灾难性的失败,他担心自己因指挥失误而遭到严厉的惩罚。在渡过哈尔噶纳河后,查弼纳面临着生死抉择。他深知自己作为副将军的责任重大,不愿因失败而受辱,也不愿意在晚年面对审判。
在这种情况下,查弼纳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他选择独自冲入敌阵,试图扭转局势,或是以身殉国。查弼纳骑马挥刀,勇猛地冲向敌人,最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结语
查弼纳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转折,从政坛的新星到陷入权力斗争,再到成为战场上的英雄。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清朝早期官僚体系的特点,还体现了那个时代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尽管在历史上查弼纳可能不如其他一些重要人物那样为人熟知,但他的故事仍然是清朝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