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乱山西
顺治五年(1648年),爱新觉罗·博洛被赐予金币及人口等奖励。这一年,博洛与亲王阿济格一同防范喀尔喀部,巡查至大同一带时,遭遇了叛将姜镶的挑战。姜镶曾是明朝的总兵,在明朝灭亡后投靠清朝,但不久后反叛。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博洛与承泽郡王硕塞一同援助被叛军占领的代州,并成功将其攻克。三月,姜镶秘密联系了马、得胜两路叛军共五千余人,企图从大同北山向清军发起攻击。博洛亲自率领骑兵千余人出击,与护军统领鳌拜、彻尔布等人分头抵御叛军。在战斗中,清军斩杀了一半以上的叛军,迫使剩余的叛军逃窜,姜镶则关闭城门不敢再出。
同年四月,叛军攻陷了山西的汾州。为此,博洛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率领军队前往讨伐。五月,博洛的部队攻克了清源、交城、文水、徐沟、祁县等地。六月,叛军侵犯平阳,博洛派遣副都统谭布等人击败了叛军。七月,叛军一万余人侵犯绦州,博洛派遣署副都统洛硕等人击退叛军,斩杀两千多人,并进攻孝义。在孝义之战中,博洛委派署副将梁化凤在地下埋设火药,以此战术成功攻克了孝义城。与此同时,叛军三千余人侵犯寿阳,博洛派遣副都统卦喇特晋等人支援剿灭叛军,斩杀一千多人。此外,博洛还在平遥、辽州、榆社等地多次击败叛军。
当时,朝廷曾下令让博洛考虑撤回部分闲置的驻军返回北京。然而,博洛上疏表示,虽然太原、平阳、汾州三府所属的州县逐渐被收复,但仍有许多地方尚未恢复,如果撤军,可能会给叛军留下可乘之机。皇帝同意了他的观点,并命令满达海从朔州调兵到汾州,以便共同镇压叛乱。
八月,大同的降将杨振威斩杀了姜镶的首级献给了博洛,双方联合起来攻打汾州。九月,清军攻克汾州城,斩杀了伪巡抚姜建勋和布政使刘炳业。随后,博洛的部队收复了岚县和永宁州,并派遣军队分别剿灭了姜镶的余党在岳阳县、绛州、孟城驿、老君庙等地的残余势力。
四、中年病逝
顺治七年(1650年),爱新觉罗·博洛与满达海、尼堪一同管理六部政务。然而,这一年发生了与尚书阿哈尼堪有关的一起事件。多尔衮派遣阿哈尼堪前往朝鲜迎接朝鲜国王的弟弟,但阿哈尼堪却让章京恩国泰代替自己前往。此事被揭露后,尼堪和博洛因为曾经为阿哈尼堪隐瞒事实而被降职为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顺治帝亲政,恢复了博洛的爵位,重新封他为和硕端重亲王。二月,博洛与诸王一同上奏请求削减已故睿亲王多尔衮的封爵。三月,因为英亲王私藏军器之事,博洛未能及时上报,再次被降为郡王。不久之后,顺治帝命令诸王分别掌管六部,博洛被指派管理户部。五月,博洛的爵位再次被恢复为亲王。八月,顺治帝发现尚书谭泰把持六部权力过大,于是下令调查。博洛与贝子锡翰等人证明了谭泰的罪状,谭泰因此被处死。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博洛不幸病逝,享年四十岁。朝廷授予他谥号为“定”。博洛的第八子齐克新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和硕亲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朝廷仍然给予博洛原来的王号“端重”。顺治十四年(1657年)正月,博洛的第四子塔尔纳被封为多罗郡王。三月,塔尔纳去世,被追授谥号为“敏思”。
顺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查博洛曾经谄媚睿亲王多尔衮的行为,以及他在担任户部掌管时,未能阻止尚书谭泰滥权的问题。基于这两件事,博洛和塔尔纳的爵位被剥夺,而齐克新也被降为贝勒。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齐克新去世,被追授谥号为“怀思”,他的爵位也随之被取消。
结语
博洛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从战功显赫到官场沉浮,再到晚年因各种原因被降爵,最终以病逝告终。尽管如此,他在清朝早期的军事和政治舞台上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后代也得到了一定的封赏,但最终未能保持原有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