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率泰:清朝开疆拓土的功勋将领(2 / 2)

三、总督闽浙

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率泰因战功卓着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并调任闽浙总督。李率泰是一位既有勇力又有智谋的将领,他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面对郑成功占据台湾海峡,并频繁侵扰内地的情况,李率泰上书请求增加水师兵力三千人,并建造一百多艘哨船,旨在削弱郑成功的势力范围。同时,他还建议不要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流放到靠近海上的宁古塔,以防他伺机逃脱,造成更大的麻烦。顺治帝听取了他的所有建议,并因击败李定国有功,将李率泰的世职提升为一等,且因其政绩考核合格而加封为少保。

顺治十五年(1658年),李率泰成功招抚了郑成功手下的将领唐邦杰、林翀、叶禄等人,导致郑成功损失了数万名士兵。同年,郑成功进攻浙江温州,占领了平阳和瑞安。李率泰迅速调动江宁满洲兵予以抵抗,迫使郑成功撤退。同年,朝廷将闽浙总督的职位分为两个独立的职务:任命赵国祚为浙江总督,驻守温州;而李率泰则被任命为福建总督,驻守福州。不久之后,郑成功占领南安岭,意图窥视福州。此前投降清朝的郑成功部将陈斌再次叛变,占据罗星塔。李率泰立即派出军队,焚烧了陈斌的大型战舰一千多艘,迫使郑成功逃走。陈斌再次投降,但李率泰上奏请求处决陈斌。

顺治十六年(1659年),李率泰因某些未明原因被剥夺了一等世职,但仍然保留了福建总督的职位。

康熙元年(1662年),李率泰认为漳州是福建的重要门户,因此奏请朝廷增加两千人的水师兵力。不久之后,他与靖南王耿继茂合作,击退了定海小埕的海盗。随后,李率泰与提督马得功一起平定了万安所的叛乱,并击败了郑成功部将杨宣。这一年,郑成功去世,其子郑锦继位。李率泰再次展开招降工作,成功说服了郑锦的将领林俊奇、陈辉、何义、魏明等三百多人以及两千多名士兵投降清朝。随后,李率泰率领建宁、延平、邵武三路的士兵征剿内地山寇,并捕获并处决了山寇首领铁佛。不久,郑锦率领部将周全斌以五百多人的队伍从梁山侵入内地,李率泰派遣总兵王进加和参将折光秋两路夹击,大败郑锦的军队。随后,李率泰与耿继茂率领水军直扑厦门,夺取了浯屿和金门二岛,迫使郑锦连夜逃离。

康熙三年(1664年),李率泰成功降服了郑锦的部将林国梁,并进军八尺门,再次降服了其将翁求多。他半夜渡海夺取了铜山,并斩杀了三千多名敌人。郑锦的部将黄廷等人率领三万多军民投降清朝,清军缴获了大量敌舰和军械。郑锦仅带着几十艘战船逃回了台湾。因功勋卓着,李率泰被加封为正一品。不久,李率泰因病多次上疏请求辞去职务,但朝廷多次下诏表示慰问并挽留他。

四、晚年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李率泰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在去世前,他留下了最后一份奏疏,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担忧。这份遗疏中,李率泰强调了几点重要的建议:

处理撤军问题:鉴于海贼已经逃往台湾,李率泰建议按照旨意撤回军队,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但他同时也指出,撤军需要谨慎处理。如果撤军过快,可能会引起军队内部的恐慌;如果撤军过慢,则可能留下隐患。因此,他主张应当先安抚士兵们的情绪,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防范荷兰人:李率泰提到,尽管荷兰人的船只已经返回本国,但他们与台湾的郑氏政权仍有往来。他警告说,这种联系在未来可能引发新的争端。因此,他建议加强对荷兰人的监视,并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冲突。

放宽海禁政策:为了缓解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困境,李率泰呼吁放宽海禁政策。几年来,政府强制沿海居民迁移到内地,使得许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产业。他认为,应当允许百姓重新回到海边耕种土地、捕鱼狩猎,以恢复其正常的生活方式。

李率泰的这些提议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福祉的高度责任感。他的去世对清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还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深思熟虑的政治家。

康熙帝对李率泰的去世深感悲痛,并以优厚的待遇给予了褒奖和抚恤。他追赠李率泰为兵部尚书,并恢复了他的世职。此外,康熙帝还赐予李率泰谥号“忠襄”,以此表彰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忠诚与英勇。

结语

李率泰的一生是清朝早期开疆拓土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位忠诚的政治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李率泰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至今仍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