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孝庄文皇后:清初贤后与大清帝国的崛起(2 / 2)

四、备享尊亲

1654年,布木布泰的母亲去世,顺治帝得知消息后派遣礼部官员进行祭祀。同年五月,顺治帝追赠布木布泰的祖父布和为和硕忠亲王,祖母为贤妃。六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为布木布泰的徽号加上“安懿”二字,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

1656年二月,布木布泰迎来了她的寿辰,顺治帝亲自创作了三十首诗歌献给她。顺治帝还根据布木布泰的指示,命令大学士傅以渐编写《内则衍义》一书,并亲自作序后将其进献给布木布泰。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顺治帝再次为布木布泰的徽号加上“章庆”二字,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1661年正月,顺治帝病重。据传,顺治帝在病重期间,最初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布木布泰坚持要立顺治帝的第三子、八岁的玄烨为帝。经过汤若望的劝说,顺治帝最终决定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帝驾崩前一天,他召见了原任学士麻勒吉和学士王熙,提前草拟遗诏,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四大臣辅政。遗诏的目的在于防止亲王摄政,以保障皇权的安全。顺治帝驾崩后,玄烨即位,即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

在康熙帝即位之初,布木布泰虽然拒绝了垂帘听政的提议,但她仍然在幕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精心教导和培育康熙帝,对康熙朝前中期的局势产生了显着影响。康熙帝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会告知布木布泰,征求她的意见。在四大臣辅政机制失控后,布木布泰支持康熙帝与权臣鳌拜进行斗争。

1669年,康熙帝在索额图等人的协助下逮捕了鳌拜,并将其囚禁至死。布木布泰的生活朴素节俭,不追求奢华。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她将宫廷节省下来的银两捐出,用于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布木布泰总会拿出宫中的积蓄来赈济灾民,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

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拒绝群臣请上尊号的请求,转而提议为太皇太后布木布泰上尊号。布木布泰起初再三推辞,但最终在康熙帝的劝说下接受了尊号,定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帝对布木布泰非常敬爱,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出游期间,都会频繁派人问候她的起居,并将自己的行踪及时报告给她。康熙帝曾亲自为布木布泰扶辇,表现出对她的深切关怀。布木布泰作为康熙帝的祖母,不仅在政治上给予了支持,也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安慰和支持。

五、安然逝世

16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布木布泰病危。康熙帝在慈宁宫侍奉,连续三十余天未曾离开。每天只在辰时到乾清门听政,处理完政事后立即返回慈宁宫。为了祖母的病情,康熙帝亲自查阅医书,调配药物,昼夜守候在病榻旁,几乎衣不解带,废寝忘食。他还下令:“非紧要事,勿得奏闻。”

为了祈求祖母康复,康熙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向上苍祈求,甚至愿意折损自己的寿命来换取祖母的健康。在诵读祝文时,康熙帝涕泪交颐,表达了他对祖母深厚的感情和感激之情:“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在慈宁宫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临终前,她嘱咐康熙帝不要轻易移动皇太极的陵墓,并希望在孝陵附近安葬,因为她舍不得康熙帝父子。在遗诏中,布木布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嘱咐康熙帝“勉自节哀,以万几为重”。

康熙帝为祖母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布木布泰的遗愿,她的灵柩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布木布泰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位于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在布木布泰去世后,后世的皇帝们继续对她追加谥号,直到雍正、乾隆时期,布木布泰的谥号被最终确定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结语

布木布泰嫁入后金汗廷,不仅是个人生活轨迹上的重要一步,也是满蒙联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婚姻为后金与蒙古之间的政治纽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为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