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农民军屯兵润城,另一支队伍攻下了平顺,杀害了知县徐明扬。曹文诏赶到后,农民军撤退。曹文诏趁夜袭击润城,斩杀了农民军一千五百人。紫金梁、老回回从榆社逃往武乡,过天星逃往高泽山,曹文诏追击并将他们击败。另一支农民军围攻涉县,听说曹文诏攻克了黎城,急忙解围离开。
五月,朱由检派宦官孙茂霖担任曹文诏军中的中军官。农民军攻打沁水,曹文诏将其击败,活捉了农民军首领大虎,又在辽城毛岭山西面击败了他们。农民军屡次战败后,避开曹文诏的主力,大部分流窜至黄河以北。朱由检命令曹文诏移兵讨伐。农民军已经在林县击败了邓玘的军队,曹文诏率领五营兵力夜袭,打败了农民军。七月,曹文诏又在柴陵村击败了怀庆的农民军,斩杀了其首领滚地龙,随后在林源追杀了老回回。
曹文诏在洪洞时,与当地闲居的御史刘令誉关系不佳。四川石砫土官马凤仪的军队在侯家庄被农民军击败,曹文诏快速赶到才打退了农民军。战斗结束后,曹文诏刚脱下盔甲休息,与刘令誉见面,二人言语不合。曹文诏拂衣而起,当面斥责了刘令誉。刘令誉恼怒之下,将马凤仪的败亡归咎于曹文诏。兵部认为曹文诏仗着打了几次胜仗就变得骄傲起来,于是将他调往大同。
五、兵败大同
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清军入关西征插汉部,回师途中顺便进入了大同境内。清军攻占了得胜堡,参将李全自杀身亡。随后,清军围攻怀仁县以及井坪堡、应州等地。曹文诏与总督张宗衡先驻扎在怀仁坚守。八月,怀仁解围后,曹文诏移兵驻扎在镇城,并向清军挑战,但最终失败而归。之后,灵丘及其他屯兵的城堡大多失陷,清军凯旋而归。
十一月,朝廷评定各将的罪过,曹文诏、张宗衡以及巡抚胡沾恩一同被定罪充军到边地的卫所。命令刚一下达,山西巡抚吴甡就上书推荐曹文诏知兵善战,请求将他安排到山西来。于是朝廷命令曹文诏担任援剿总兵官,让他立功赎罪。
此时,河南的战祸尤为严重,朱由检原本已经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命令曹文诏率兵紧急前往河南剿贼。然而,吴甡再次上书力争,请求让曹文诏先平定山西的农民军,然后再进军河南。朱由检没有同意吴甡的请求。尽管如此,曹文诏出于对吴甡的感激之情,最终还是取道太原,并被吴甡留住。
六、轻 军 突 袭
崇祯八年(1635年)三月,曹文诏整顿军队南下,并与洪承畴在信阳相会。洪承畴非常高兴,立即派遣曹文诏前往随州进攻农民军,曹文诏在随州追杀了农民军三百八十多人。四月,洪承畴驻扎在汝州,因为农民军全部转移到了关中地区,洪承畴决定回头先铲除农民军的老巢。为此,他分别命令各位将领把守要害,并发布檄文召曹文诏入关。曹文诏于是骑马到灵宝拜见洪承畴。
洪承畴分析认为农民军可能集中在商州和雒南两地,如果听说明军过去,一定会先逃往汉中。如果大军从潼关进入汉中,反而会落在农民军的后面。于是他命令曹文诏从阌乡取山路到商州和雒南,直捣农民军老巢,然后再从山阳、镇安、洵阳等地赶到汉中,阻止农民军逃跑。他对曹文诏说:“这次行军,道路迂回曲折,路程遥远,将军很辛苦,我将聚集关中的兵力等待将军的到来。”说完,他亲切地拍着曹文诏的背为他送行。曹文诏没有多言,即刻启程前往指定地点。
五月五日,曹文诏抵达商州。农民军距离商州城三十里,军营灯火遍布山野。曹文诏决定采取夜袭的方式,半夜时分率领侄子参将曹变蛟、守备官曹鼎蛟、都司白广恩等在深山老林中向农民军发动了突袭。在金岭川,农民军倚仗险要的地势,派出约一千名骑兵迎战。曹变蛟大声呼喊着冲入敌阵,各路兵马紧跟其后,农民军再次大败逃亡。曹变蛟勇猛无比,农民军中一听说“大、小曹将军”,都非常畏惧。
七、兵败自尽
不久之后,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率领的各路农民军攻打凤翔,并向汧阳、陇州挺进,曹文诏从汉中紧急赶往前线。农民军此时都集中到了静宁、秦安、清水、秦州一带,兵力接近二十万人。
洪承畴考虑到曹文诏的兵力加上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总共只有六千人,与农民军的实力相差悬殊,于是向朝廷告急,但未得到任何指示。六月,明军在乱马川同农民军遭遇。前锋中军刘弘烈被俘,不久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又在战斗中阵亡。曹文诏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地瞪大眼睛,立即前往洪承畴处请求出兵作战。洪承畴高兴地说:“除了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农民军。但是我的兵力已经分派出去,无法再派出接应你的队伍。将军出发后,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
曹文诏于是率领三千人从宁州出发,在镇宁的湫头镇与农民军遭遇。曹变蛟率先登上城墙,斩首五百人,追敌三十里,曹文诏率领步兵紧随其后。农民军预先埋伏下的数万骑兵突然出现,将他们包围,箭矢如同刺猬的刺一般密集。农民军开始并不知道这是曹文诏的军队,一名被俘的小兵因为害怕大声呼救,引起了农民军的注意。农民军中有叛兵认出了曹文诏,指认给其他人说:“这就是曹总兵。”得知是曹文诏,农民军更加紧了包围圈。曹文诏奋力作战,亲手斩杀了数十名农民军,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终,由于体力耗尽,曹文诏拔刀自刎,英勇殉国。游击将领自平定 以 下 ,共有二十多人牺牲。
洪承畴听到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曹文诏的牺牲感到痛心。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并赐予祭葬的恤典,允许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关部门为他立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曹文诏以其忠诚和勇武着称,被誉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对于他的死,农民军中相互庆贺。
总结
曹文诏在辽东的历练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军事生涯的开端。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这一阶段的经历为他日后在明末动荡时期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