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躬身行礼后,连忙招呼大理少卿孙伏伽,两人一起走出了太极殿。</P>
现在无论查探出什么结果,对他们来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P>
一边是王剪这个如日中天的后起之秀,一边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势力。</P>
行走去大理寺的路上。</P>
孙伏伽苦着脸说道:“戴寺卿,这么短时间,我们怎么查探证据啊?”</P>
按照正常的审讯速度,没有十天八天别想查探出有用的信息。</P>
戴胄微笑着摇头说道:“孙少卿,你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了。”</P>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简单盘查这些人的身份背景,再录一些口供罢了。”</P>
“如果真要我们彻查,陛下也应该宣布退朝才对。”</P>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
孙伏伽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心里对戴胄这个顶头上司钦佩不已。</P>
...</P>
半个时辰后。</P>
戴胄和孙伏伽二人脚步匆匆地回来了,两人的额头上渗出一层密汗。</P>
对于他们两人身上的情况,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并没有特别关注,大家的目光全都放在他们两人手中的那一份厚厚的资料上。</P>
“参见陛下。”</P>
两人跪拜行礼后,大理寺卿戴胄作为代表,向李世民禀报道。</P>
“启禀陛下,我们已经对昨日录用的285人,进行了详细的盘话。”</P>
“据我们御史台的了解,这帮录用之人现在并没有见过王御史大夫,只是在民间听过王御史大夫的传言。”</P>
“我们把这帮人近半个月的行程,也做了详细的盘问,他们的活动轨迹和王御史大夫并不重叠。”</P>
“因此御史台上下一致认为,王御史大夫和这帮被录用之人,并无任何利益上的联系。”</P>
“既然没有利益和权力的交换,也不存在以权谋私的说法。”</P>
“以上为审讯的口供,还请陛下过目。”</P>
戴胄不愧是能混上户部尚书,以及大理寺卿的超级能人,他的这番汇报听起来有理有据,让人短时间挑不出问题。</P>
首位上。</P>
李世民接过王德递过来口供,他脸色严肃地看起来。</P>
过了盏茶的功夫后,李世民直接宣布道。</P>
“王爱卿对于监察御史的选拔,非常的公正,且符合当下的情势。”</P>
“为了避免后续继续弄出类似的争议,朕决定让王爱卿全权负责御史台的官吏任命,且只需要向朕汇报即可!”</P>
李世民的这个决定,相当于让御史台跳出了吏部的掌管。</P>
文武百官虽然觉得这个决定很不妥当,但是并没有人继续站出来劝谏李世民。</P>
像房玄龄、魏征和李婧等重臣,他们不仅和王剪的关系莫逆,更是知道王剪家财百万贯。</P>
且还有造纸厂和农作坊两大超级敛财的工厂,是不可能做出贪墨之事。</P>
况且在打下吐谷浑和吐蕃以后,王剪除了让士卒在抄家敛财中取得一定的好处,他和一众将领更是分文好处未得。</P>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十分放心。</P>
一众中立的臣子,更不会站出来多说话,因为对他们来说,老老实实地当一个看戏的人便足够了。</P>
如果参与到两拨人的权力斗争中,结果最先淘汰的可能就是他们这帮人。</P>
李世民看无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他微微地点了点头。</P>
随后板着脸,对杨师道冷声说道。</P>
“杨师道,你作为吏部侍郎,却私自安排族人去御史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