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河南封丘县,李振声将中低产田经过改良,小麦产量从400斤增长到了1000斤。</P>
接着,在1984年,这个小县城就给国家上交了1.3亿斤粮食。</P>
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李振声又率领400名科研人员深入黄淮海平原地区,治理中低产田。</P>
6年之后,全国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小麦生产终于突破了瓶颈。</P>
1995年,已经64岁的李振声不顾众人的劝阻,坚持前往海拔千米的生态站,山路颠簸,李振声的身体十分疲惫,他却浑然未觉。</P>
学术和生活上的压力累垮了李振声,他开始大把吃药,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P>
如今,李振声院士已经90岁高龄,依旧风雨无阻,与小麦为伴。</P>
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守护者。</P>
一生淡泊名利,为小麦,为国家,也为万千种花儿女,奔波着,忙碌着。</P>
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日盛世种花。]</P>
唐朝。</P>
二凤陛下觉得自己的思想都有些停摆了。</P>
都不知道该震惊,现代人能活到九十多岁高龄,还是该震惊那动不动上亿斤的粮食。</P>
他是开挂了吧,是吧是吧。</P>
这种人才,是能真实存在在人世间的吗。</P>
从此,他李二凤又多了个人生信条。</P>
去他妈的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P>
从今往后,他李世民就要在这条路上一条路走到黑。</P>
谁反对也没用。</P>
魏征看着他家陛下莫名亢奋的样子。</P>
默默抬步,向前,“陛下。”</P>
对于陛下的想法,他们也不是反对。</P>
但陛下是不是忘了,还有他们这些臣子存在,怎么样也得跟他们商量商量啊陛下。</P>
李世民看着魏征,突然有些心虚。</P>
悻悻收敛自己有些激动的心情。</P>
就害怕魏征一张嘴,又说些他不爱听的话。</P>
……</P>
天幕下,各朝代都在沸沸扬扬讨论。</P>
天幕上,虞美人已经开始收尾。</P>
[李振声的传奇经历就讲到这里了,相信对大家还是有所启发的。</P>
我们休息一下下,再讲最后一位。]</P>
虞美人说着,调转了镜头,让天幕下众人能趁此机会,好好欣赏一下后世风景,自己则拿起水来,咕咚咕咚给自己灌了许多。</P>
十分钟后,虞美人调整镜头,再次对准一开始的铜像。</P>
[最后讲的一位,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更是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P>
2004年,袁隆平荣获“世界粮食奖”,2019年又荣获“共和国勋章”。</P>
他解决了14亿人吃饭难题。]</P>
虞美人看着铜像,轻声说着袁爷爷的事迹。</P>
语气是众人能够听出来的怀念。</P>
看着铜像,各朝代嘈杂的声音,也莫名缄默。</P>
[他在世时,对我们说过很多话。</P>
其中一句就是,“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P>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P>
是以,在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的杂交水稻。</P>
有关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