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王祯农书》(2 / 2)

也是不容易。</P>

话又说回来,这三本书都是谁写的,有跟他他这个时期的人吗。</P>

大概有吧,毕竟他大元拢共98年寿命。</P>

思及此,忽必烈扯扯唇角,突然心梗。</P>

……</P>

[跑个题,《农桑辑要》这本书,是元初司农司,算是一本官方机构编写的书吧。</P>

元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设,那真的是稳稳的。]</P>

虞美人见好就收,赶紧回归正题。</P>

[咳,我们接着来讲《王祯农书》,它是元朝三本农书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了。</P>

王祯所着,他生卒年都能查到这点,好评。</P>

公元1271年出生,是元朝着名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P>

《王祯农书》,完成与1313年,共计37集,371目,约13万字。</P>

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P>

卒年就别说了,怪吓人的。</P>

虞美人喝了口水,缓了缓说太多话的口渴,才继续说道。</P>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中占有重要地位。</P>

有多重要呢,这就要看看书里的内容了。</P>

首先,是它兼论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农业技术。</P>

五本书里,我们讲了四本。</P>

前两本主要讲北方黄河流域,第三本把重点放在南方水稻上。</P>

对于这第四本,王祯表示,我全都要。</P>

他有底气这么做,并且写的书也不是滥竽充数的写,也跟他做官的经历有关。</P>

先说王祯是山东人,却又在安徽、江西两省做过地方官。</P>

还有就是,他本人又到过江、浙一带。</P>

而每逢他所到之处,他都要常常深入农村作实地观察。</P>

这样的经历,也致使他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都有了解。</P>

是以,在书中,我们时常能看见他对于南北方优缺点的讨论。</P>

如在《垦耕篇第四》中,王祯就写道,“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P>

其次,在《耙耢篇第五》又说,“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P>

这是不是相当认真严谨。]</P>

虞美人调出自己一早做好的ppt,上面赫然写着,“优点一,南北通吃”。</P>

接着,下面是详细的介绍。</P>

光看标题,就莫名给人一种,不那么正经的感觉。</P>

元朝。</P>

王祯捂脸。</P>

有那么一瞬间,他有点无法直视自己的书了。</P>

什么叫做南北通吃,天幕正经一点好吗?!</P>

……</P>

对此,虞美人选择夸夸了事。</P>

[但《王祯农书》的优点却不只有这一个。</P>

它还在前人着作的基础上,第一次对广义的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种花农学的传统体系。</P>

大家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P>

不单单是记录经验,记录研究,还是归纳整理。</P>

若是这条路能有更多人走下去,也许有一天,我国就会发展出一个,依托于王祯提出的体系,种花家独有的农业系统。</P>

宝子们,别不把这件事当回事,这一点真的是太重要了。</P>

多少农业上的进步,是在于在一个领域上,许多人一同的努力和深挖。</P>

当然,我也不会否认,也许早在王祯之前,我国就早已有了一个我国独有的农业体系。</P>

但能够把这个体系用言语表述出来,系统的做出规划,统一的进行研究,也是十分重要。]</P>

虞美人嘴一秃噜,她就察觉到,自己好像说出了个不那么……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