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他扼杀在摇篮里。</P>
……</P>
天幕下,各朝皇帝忧心忡忡,天幕上,虞美人持续开嘲讽。</P>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操作是正确,可耐不住李隆基在后面拖后腿。</P>
他听说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守潼关不出之后,觉得这不行啊,这不是显得我大唐太窝囊了嘛。</P>
然后赶紧下旨,让高仙芝和封常清出潼关,正面迎敌安禄山。</P>
这咋想的,真的,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P>
这是什么,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啊。</P>
不懂军事就学秦皇汉武好嘛,直接放权不行,非得学杨广在战场上瞎指挥。</P>
咋想的。</P>
关键是,你这操作还不止干了一次,后面又干了一次。]</P>
虞美人说到这里,喝了口水缓解了一下情绪。</P>
[高仙芝、封常清战死之后,李隆基发现身边无人可用了。</P>
那怎么办呢?李隆基想了又想,决定启用老将哥舒翰前往潼关对战安禄山。</P>
要知道,当时的哥舒翰不仅年纪大了,还抱病在身,几乎半身不遂。</P>
但大唐需要他,他就去了,同样坚守潼关不出。</P>
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吧。</P>
毕竟现在可不只有高仙芝和封常清做出这样的决策。</P>
李隆基也该反思了吧。</P>
但李隆基不反思,不觉得自己有错,反手让哥舒翰兵出潼关,最后又大败。</P>
二十万大军啊,逃回来的只剩3000。</P>
李隆基这是什么?</P>
大唐战神,微操大师。]</P>
最后一句像是夸,可这怎么听都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P>
虞美人没说的是,哥舒翰最后并不是你战死,而是被抓,最后选择了投降。</P>
[在这件事中,除了李隆基之外,还请大家记住两个人。</P>
一个是高仙芝军中的监军,宦官边令城。</P>
就是他,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城回京向李隆基汇报。</P>
“封常清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P>
之后,李隆基让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出潼关迎敌,二人战死。</P>
还有一个是杨国忠,是的,就是那个靠妹上位的那个废物。</P>
他又做了什么呢。</P>
也就在哥舒翰死守潼关的时候在李隆基耳边煽风点火,当搅屎棍。</P>
最后,李隆基下令哥舒翰兵出潼关。</P>
要知道,但凡李隆基不那么下令,大唐就赢了。</P>
因为那个时候,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还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P>
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P>
但李隆基一下令,这么好的局势直接报废。</P>
哥舒翰战败,潼关也失守,叛军直逼长安。]</P>
开元时期。</P>
李隆基手心冒汗,快被老年时候的自己气死了。</P>
这真的是自己吗。</P>
干的这些事,跟历史上的那些昏聩君王有什么区别,</P>
越是想,李隆基越是恍惚。</P>
气血上涌,更是直接晕了过去。</P>
皇宫也因为李隆基的这一晕闹成一团。</P>
“太医,快宣太医,陛下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