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616【邮局和报纸】(2 / 2)

王梓钧 1594 字 9个月前

皇帝亲自写有创刊寄语:邸报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旧时邸报,传抄诏令、公文、要事,以告之诸藩与地方官吏。至明时,士绅商贾亦可观之,致有活字印刷之邸报。我大同中国,承天应民而生,百姓万民为天下之要,苍头垂髫亦当晓国家大事。因有《大同月报》,使政令通畅直达民众。此心此意,悉知之,钦此。

掌柜的说:“贺驿长,给我一份。”

贺一鹏扫了眼关于报纸的公文,里面给出了售价,当即说:“三十文一份。”

三十文钱,按照大同新朝的物价,丰收年月能买六斤米,大灾时节也能买两斤米。

但不贵!

因为以前的朝廷邸报,若想第一时间获得,手抄本需要好几两银子。当月获得,一份邸报也是一两左右。过了两三个月,才会出活字印刷版,那个时候也要卖几十上百文钱。

掌柜的买一份报纸回店里,发现分成好几个版块。

一个版块为时政要闻,而且第一个新闻就跟皇帝有关。报纸摘要刊登了朝会内容,皇帝和群臣讨论灾后重建问题,同时还讨论了历朝历代的救灾得失。

皇帝再次强调,遇到天灾,不可倚仗祭祀神灵,官府和百姓都要出力。自助者,天助之。人不自助,则天不助人。

朝会报道的主要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呈现,最后再加了一段主编的评论。

掌柜的觉得好新奇,读了这份报纸,就好像亲耳听皇帝说话一样,他第一次觉得跟皇帝如此接近。皇帝前段时间北巡,根本没有下船,掌柜的觉得皇帝远在天边。

“陛下圣明啊!”掌柜的拿着报纸感慨。

一个商贾正巧路过柜台,听到这话,不禁问道:“又怎的了?是否颁了什么新的政令?”

掌柜的拿着报纸说:“贵客请看。”

商贾接过报纸,随便扫了几眼,顿时喜道:“这邸报是哪家报房印的?真个新奇得很,竟连朝会详情也能搞到。”

掌柜的有些无语:“请看最前面那段寄语,是陛下亲自所写。”

商贾连忙阅读,又翻看后头的版面,竟然刊载有官府拍卖信息,还有一则军方的物资招标信息。

“好东西啊!”

商贾大喜过望,问道:“哪里能买到?”

掌柜的指着隔壁驿站:“听说各地驿站都有卖。”

商贾立即吩咐随从小厮:“快去买一份回来!”

点了酒菜坐下,商贾认真阅读,越看越是惊喜。他在报纸上,还看到三个月前的官员调动信息,都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升迁调动——故意延后时间发布,免得让民间提前知悉官员迁调。

镇江水驿酒楼,生意极其火爆,而且顾客以外地商贾居多。

中午时分,驿站卖报纸的消息,已经迅速传开,居然直接卖脱销了。偏远地方肯定卖不完,可镇江驿站,报纸绝对属于抢手货,只能下个月申请增加售卖量。

酒楼大堂里,两股商旅因为报纸内容,居然当场就争执起来。

“原来之前传闻都是假的,报纸刊载了皇室族谱,陛下乃甘肃天水堂赵氏,在唐宋时迁居山西,是明初移民到河北的。”一个商贾兴致勃勃的说道。

同桌之人说:“不是赵宋皇室后裔吗?辽东猛将杨镇清,听说是杨家将后人,将星下凡专门襄助旧主的。”

“嗨,那都是民间瞎编的。”之前那商贾说。

隔壁桌的商人不乐意了,站起来反驳:“我就姓赵,天下姓赵的,都出自甘肃天水堂,赵宋皇室也出自天水堂。当今天家,与那赵宋,都是一个祖宗。且赵宋子孙无数,也可能是哪个王爷迁居山西。”

“胡说八道,陛下都登报撇清关系了。”

“谁说撇清关系?陛下只说自己出自天水堂,唐宋时祖宗迁居山西。”

“唐代就迁居山西,那就更赵宋没关系!”

“……”

两桌人吵得面红耳赤,只因一份小小的报纸。

不管谁输谁赢,大家都非常明白,今后缺不得《大同月报》,好多信息都得从这玩意儿上面获取。

也有商人动了脑筋,朝廷可以办报纸,为啥自己不可以呢?

以前的报纸,主要内容抄自邸报,也包含一些商业信息,此外还有重大新闻,比如王恭厂大爆炸什么的。

而源自文人聚会的杂志刊物,又都是些诗词、小说、戏曲。

为何不将两种类型结合一起,再报道一些民间趣事,编成一种老百姓更喜欢看的读物呢?

民间小报,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