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县县令刘有为?”罗永政望着下方的内侍太监,一脸懵逼。</P>
太监长赵高上前几步低声说道:“皇上,您忘了,四年前,您查出不少私占功劳,冒名顶替功劳的贵族,所以下令地方官,有重大事件时可以直接发送八百里加急公文吗?”</P>
“嗯,朕想起来了!”罗永政点了点头,四年过去了,都没有地方官呈送过八百里加急公文,他都快忘了这个事了!</P>
“传信使进殿!六安县靠近边关了吧?大周最穷的县?”</P>
“是,皇上!”内侍太监拱拱手,转身离开,去殿外宣信使去了。</P>
赵高则拱拱手说道:“皇上记性可真好,还记得那个穷地方。”</P>
罗永政摇了摇头道:“朕怎么会不知道六安县呢?以前六安县,可没有人愿意去做官,刘有为还是九子夺嫡时,被朕的大哥发配去的吧?他当六安县县令,快十年了吧?”</P>
“是的皇上,当初四皇子兵败自刎,刘有为当初是四皇子手下的书吏,被大皇子发配到六安县去了。”</P>
“嗯!”罗永政点了点头,牵扯进了夺嫡之争,失败者,包括他手下的人,自然没有太好的下场。</P>
发配还可以保住一条命,很多人可是连性命都保不住了。</P>
“皇上,信使带来了!”</P>
“卑职六安县驿站信使赵三羊,参见皇上!”</P>
“平身吧!”罗永政摆了摆手,问道:“六安县发生了什么大事?”</P>
赵三羊起身,拿着厚厚一捆竹简拱手说道:“皇上,卑职不知,临走时刘县令吩咐卑职说,事关重大,这封奏折一定要亲自交到皇上手上。”</P>
“嗯!赵高,去呈上来!”</P>
“是,皇上!”赵高拱拱手,连忙走下台阶,从信使手里接过竹简,仔细检查,发现印泥完整后,走上台阶双手棒起竹简,放到了罗永政的桌案前。</P>
罗永政解开竹简,开始阅读,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和兴奋。</P>
赵高在一旁观察着皇上的表情,心中也是一片紧张,他不知道这竹简上所记载的内容,但也必然是极为重要甚至是紧急的。</P>
“赵高,”罗永政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看看这份奏折上的内容,你觉得是真还是假?”</P>
赵高心中一惊,他从未见过皇上如此激动,但他知道,自己必须给出一个能让皇上安心的答案。</P>
赵高捧起竹简,开始阅读!</P>
敬帝启者,六安县令刘有为谨奏:</P>
臣闻治国之道,农事为先,然我国民生,多受旱涝之苦,今有六安县罗家村村民罗成业,沐浴圣恩,深思良久,发明水车,修建沟渠、兴修蓄水池…………以利农田,以济旱灾…………</P>
水车之制,取水力之巧,使轮盘旋转,提水灌田,其制可因地制宜,大小不一,以适田地之需,此举既可解农田之旱,又可节省人力,实为利国利民之策。</P>
此外,村民罗成业又见灾区百姓,因灾而贫,生活无助,遂思“以工代赈”之策,以工代赈,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具体办法如下:</P>
一、于灾区设立工程,招募百姓参与,或修水利,或筑道路,以工代赈,使百姓有所事事,有所得。</P>
二、朝廷对参与工程之百姓,给予粮食及银两补贴,确保其生活无忧。</P>
三、工程完成后,所建水利设施将长久造福于民,提高农田产量,改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