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六子夺嫡(2 / 2)

杨如自知再无力抗衡,他手下的官员已经被尽数处理干净,再谋士的劝说之下,决定发出宫变。</P>

为最后一次机会,拼死一搏。</P>

那一夜杀的皇宫之内杀的天昏地暗,被早有准备的秦王杨裕给打的个措手不及。</P>

最终以失败告终。</P>

在副统领苏奕的保护下,杨如逃出京城。</P>

可命运终究和他开了一个玩笑。</P>

逃亡的路上正好遇到了齐王杨颐,杨如被授首,太子妃侮辱而死,而苏奕最终才拼死保下了皇太孙杨晃。</P>

一路追兵之下,苏奕带着皇太孙杨晃逃到了洛阳一带。</P>

此时他的手下已经十不存一。</P>

他知已无力翻天,最终选择在陕县的高阳山中隐姓埋名起来。</P>

可天不遂人愿。</P>

山中的皇太孙杨晃突发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不幸离世。</P>

另一边京城之中,几方人员开始大肆清理太子之前的旧部党羽。</P>

被贬为庶人的姬晨也难逃一劫。</P>

刑部侍郎刘瞿负责姬晨一案,得到其主的示意下,对其姬家痛下杀手。</P>

只有当时年仅十岁的姬思晨(原名姬思思)逃过一劫,被日后的皇后赵妍所救。</P>

就在同年,赵妍被嫁与晋王杨付。</P>

因为赵歇看不上当时的楚王杨应,不然的话也没有日后的皇后。</P>

其中原因是,赵歇背靠的秦王杨裕不知哪个筋答错了,居然对老皇帝杨鉴动手,幸得贴身太监保护这才免遭毒手。</P>

而秦王杨裕也是第三位出局的皇子。</P>

针对杨裕党羽旧部的讨伐一刻未停。</P>

秦王杨裕素有才子之名,天下有不少文人墨客支持他。</P>

但是当他一倒台之后,这些人可就惨了。</P>

时任大将军何璟(何莲的叔叔)在老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对天下文人进行征讨。</P>

首当其冲的便是闻名天下的启鲁书院。</P>

当时的书院院长韩襄(韩瑜的父亲),深知大难临头,不想门徒受到牵连决意遣散大家,而他执意留下面对劫难。</P>

结果可想而知。</P>

由于文人风骨的作怪,整个韩家就剩下三人。</P>

而讨伐天下文人的步伐尚未停止,在何璟的屠刀下,数以千计的文人遭到灭顶之灾。</P>

最终何璟也是自食恶果,遭到天下文人笔墨讨伐,双方两败俱伤。</P>

除去三位皇子之后,剩下手握兵权的齐王杨颐成了最大的赢家。</P>

然后他确是有勇无谋,自然玩不过心思缜密的杨付、杨应兄弟俩。</P>

在以萧家为首的天下士族的支持下,晋王杨付厚积薄发。</P>

先后夺取杨颐手中大半兵权。</P>

最终杨颐只能离开京城,投靠他最得力的帮手,时任丹阳太守的花枫(花蜀的爷爷)。</P>

暗中等待时机。</P>

如今六子夺嫡只剩下杨付、杨应俩兄弟在权利的中心。</P>

自知时日无多的老皇帝权衡利弊之下,最终拟下遗诏。</P>

奉晋王杨付为当今太子,并昭告天下。</P>

公元184年末。</P>

大宁首位皇帝杨鉴病逝在皇宫之中,并举办了葬礼,大量先皇嫔妃陪葬。</P>

次年一月。</P>

太子杨付登基为皇,并改年号天元。</P>

他开始大肆封赏有功之臣,清除异己。</P>

而其弟杨因不满杨付的封赏,私底下联络在外的齐王杨颐。</P>

俩人一拍即合。</P>

在杨付登基的第二个月,由两位皇子召集其他三位皇子的旧部,发动了最后一次夺嫡大战。</P>

整个扬州也被牵扯进来,整整耗时半年,杨付才平息了战乱。</P>

齐王杨颐被手下之人出卖,也就是当时的花夯,其花蜀一家除了他们兄弟四人无一幸免。</P>

在家将的保护下,兄弟四人这才逃往北方。</P>

而剩下的杨应也是被生擒,本来杨付是想痛下杀手,但由于其母的阻止这才逃过一劫。</P>

最终杨应被降为郡王,分配至荆州,没有诏令终生不得踏入京城一步。</P>

至此六子夺嫡最终落下帷幕。</P>

至于更多的细节,当年姬思晨年幼已经记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