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2 / 2)

宋之意轻叹一口气,指了指不远处正举杯共饮、谈笑风生的卢少陵与李会仙,“你难道真的听不出他们所言的深意?”</P>

“卢公子口中的‘仙人’,或许并非真的指天上的神仙,或者心中的爱人,而是他内心深处所敬仰、所追求的理想化人物;而李公子提到的‘宋姑娘’,在这个场合下,除了你我,还能有谁让他如此动容?”估计是一种寄托吧!文人骚客也会美人新妇自居的。</P>

宋之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仿佛这熟悉的诗句突然间在她耳畔回响,自己被忽悠了吗?</P>

“啊?‘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个诗吗?”她轻声细语,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位即将面对公婆考验的新妇,心中五味杂陈。</P>

晏宁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尊重。“不错,这正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近试上张水部》中的精妙之笔。他借新妇之口,道出了自己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前的忐忑心情。那‘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言外之意还需要你我说什么吗?”</P>

“朱庆馀此诗,表面上是写新妇的娇羞与谨慎,实则是以此为喻,向友人张水部(即张籍)含蓄地询问自己的诗文是否合时宜,能否得到考官的青睐。”</P>

晏宁继续说道,“这种借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手法,正是唐代诗歌的魅力所在。”这话题必须得转移啊……</P>

宋之意闻言,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原来如此,朱庆馀真是妙笔生花,将如此复杂的情感融入这简短的诗句之中。”</P>

晏宁轻轻点头,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言之有理,但天下同姓之人何其多,或许李公子口中的‘宋姑娘’只是他情感寄托的一个符号,未必就实指于你。”她的话语中充满了理性与分析,但又不失温柔地安抚着宋之意的情绪。</P>

“话虽如此,但看着他们这样,我还是忍不住担心。”宋之意轻声说道,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卢少陵的关切与不解,“我夫君平日里虽也风趣幽默,但今日之举,却似有几分失态。我真怕他……”说到这里,她的话语戛然而止,似乎不愿将心中的忧虑完全道出。</P>

晏宁轻轻拍了拍宋之意的肩膀,给予她无声的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与情感纠葛,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与陪伴,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P>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让宋之意的心头涌起一股暖流。</P>

两人相视一笑,也不再继续地观察着卢少陵与李会仙。</P>

宋之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好奇,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意味:“不是,李会仙不是你的夫君吗?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藏着什么小秘密呢?你喊他李公子,你们这么陌生吗?”她边说边轻轻笑着……</P>

晏宁闻言,脸颊不禁微微泛红,眼神中闪过一抹羞涩与尴尬。她轻轻咬了咬下唇,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解释道:“算是吧,但这话说起来有些复杂。”口误真的害人不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