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凌西侯之子洪录有劈山断江之力,可担此重任!”</P>
“微臣推荐袁公之孙袁达,此子勇猛无匹,曾一骑当千,于万军丛中斩杀敌酋。”</P>
“臣保举偏将军陆勇,他的神通天眼可观百里纤毫,北炎蛮子断无诡计可趁!”</P>
“陛下……”</P>
众臣各抒己见,纷纷推举相识之人。</P>
被推荐的人都是年轻一辈的翘楚,可郑渊都不甚满意。</P>
不是不给机会,而是此事关乎边疆安危,稍有差池就会弄出大祸。</P>
必须得派个老将一鼓作气击退北炎朝的来犯之敌,方显我天华神威!</P>
郑渊如此想着,眼神却不由自主的瞄向御阶下站着的老者。</P>
老者名为闻青山,是当朝的太师。</P>
身为三朝元老,闻青山与丞相诸葛玄策以及柱国公慕容楠同为托孤大臣。</P>
共同扶持郑渊这位十五岁就登基为帝的天子处理朝政。</P>
作为天华皇朝的战力天花板,年逾古稀的闻青山眼皮半瞌,悠哉悠哉地打起了瞌睡,对郑渊充满期待的目光恍如未觉。</P>
“老师他又在装睡!”郑渊无奈。</P>
闻青山作为自己修行一途的启蒙老师,他即便身为天子,也不能不敬。</P>
更何况闻青山手中还拿着先皇亲赐的‘责帝尺’。</P>
有这把神尺在手,闻青山上打昏君,下斩佞臣,权能几乎是高出朝堂上的诸位公卿一档。</P>
不过即使如此,满朝文武包括郑渊在内,都没人敢有什么异议。</P>
“既然太师不想出战……”</P>
郑渊将目光转向身为柱国公的慕容楠了。</P>
慕容楠年岁已入花甲,身穿宽大的瑞兽锦袍,即便有意掩盖,郑渊也能察觉到他体内蕴藏着那几乎要冲破云霄的气血之力。</P>
当察觉到天子的目光后,慕容楠迈出一步,看向郑渊。</P>
见人主动对视,郑渊心头一喜,心中暗呼有戏,连忙道:“柱国公可愿……”</P>
还不等话说完,慕容楠就拱手道:“陛下,老臣年老体衰,已无余力在沙场建功,还请陛下另遣大将!”</P>
“你年老体衰?三日前城外那座被削去峰首的千丈高山,可是你老人家的手笔啊!”</P>
郑渊脸皮抽动,眼睛一眯腹诽不已。</P>
见其不想掺和战事,他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人家也是立过无数战功的人,到了退休年纪也是该安享晚年……</P>
最后,郑渊只能将询问的目光看向了最后的救星——丞相诸葛玄策。</P>
“陛下,遇事不决乃是大忌,明君者,切不可优柔寡断!”</P>
诸葛玄策淡淡一笑,出言提醒了句:“天华自古多才俊,陛下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遣将便可。”</P>
他外貌犹如教书先生般和蔼可善,其身环绕着一股浩然气韵,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不凡。</P>
而且诸葛玄策还是郑渊父亲的挚友。</P>
当年先皇废除内阁,重启丞相制度,就是为了挽留眼前这名古来罕有的儒道大家,所以郑渊拿他也没什么脾气。</P>
“怎么连个想当权臣的人都没啊?!”</P>
看着眼前三个位极人臣,却又清心寡欲的托孤大臣,郑渊心中不由一阵郁闷。</P>
好好好,既然你们都这样玩,都让朕一个人拿主意是吧……</P>
朕要是拿了主意,你们仨可别跟朕唱反调啊!</P>
郑渊清了清嗓子,正想开口时,眼前却突然出现了两行金字。</P>
【契机已现:制衡!】</P>
【妥善处理天门关遣将之事,可将‘君谋’升至翠绿品质。】</P>
郑渊先是一愣,随后不动声色的沉吟片刻,心中已经有了主意。</P>
他将目光缓缓在群臣脸上巡视了一圈:“朕意,封武状元唐易为镇北将军,协助赵勋老将军抗击北炎。”</P>
一石激起千层浪。</P>
十余名官员齐齐劝阻。</P>
“此事万万不可!”</P>
“请陛下收回成命!”</P>
“用此人有失国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