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FVc以后还要投资美股吗?”</P>
林向东点头道:</P>
“要投的,不过要等纳斯达克先跌透了。</P>
将来,FVc主要还是投资美股的科技股。”</P>
余新今天赶来魔都,是要代表FVc。</P>
和高远一起,跟中芯国际谈判投资入股的具体细节。</P>
这些事,自然不需要林向东亲自操心了。</P>
6月22日和23日,林向东陪着杨曼等三女在魔都玩了两天。</P>
6月23日下午才飞回了港岛。</P>
这一周,港股一直在点附近横盘震荡。</P>
今天跌破了点,回踩了60日均线而不破。</P>
苏芷涵下令股票账户的仓位加到了75%。</P>
晚上,林向晴又坐着庞巴迪挑战者飞来了港岛。</P>
林向晴和顾松的造人活动结束了,等着7月初做孕检。</P>
赶回港岛,是为了参加港科大的暑期硕士课程。</P>
同行的还有姚梦雪和江月这两个准备待产的大肚婆。</P>
6月24日,周六上午。</P>
林向东又召集苏芷涵、赵蕾、杨妙和林向晴到书房议事。</P>
林向东道:</P>
“今天我们讨论下周二上市的港交所,芷涵先介绍一下情况吧。”</P>
苏芷涵介绍道:</P>
“港交所是3月初合并联交所、期交所和结算公司后成立的。</P>
创办港交所并且上市,港府的目的在于统一运营和监管。</P>
97年到98年的金融风暴期间。</P>
两家交易所各自为战,一度很混乱。</P>
现在,两家交易所股份化,与结算公司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港交所拥有。</P>
这是港岛对证券和期货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P>
这一次,港交所以介绍方式上市,并没有发行新股。</P>
总共发行10.41亿股,每股3.85港元。</P>
其中,持股超过5%的单一股东是特区政府。</P>
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持股都不允许超过5%。</P>
市场舆论很看好港交所上市。</P>
这只股票下周二的开盘价肯定会翻倍。</P>
当天的涨幅甚至有可能超过200%。”</P>
等苏芷涵介绍了基本情况,林向东又接着道:</P>
“港交所上市后,很有可能是一只长线牛股。</P>
我们可以大举建仓,并且长线甚至超长线持有。</P>
长线建仓这只股票,大概有这些逻辑。</P>
首先,这是一家不会亏损的公司。</P>
港交所现在是一家完全官办的市场,主要收入来源是交易费。</P>
然后还有交易系统使用费、上市费、结算交收费等等。</P>
这种商业模式等于是旱涝保收。</P>
第二,港交所的大股东是港府,港府的持股比例不到6%。</P>
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持股都不允许超过5%。</P>
实际上,这是相当于是一家完全的公众公司。</P>
港府自然不会与民争利的。</P>
市场做大了,所有股东都会受益,港府也会受益。</P>
所以,这只股票很可能会是一只高分红股票。</P>
每年的绝大部分利润可能会用于分红。</P>
第三,就是整个港岛股票和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P>
港岛是亚洲的金融中心,背靠华夏内地。</P>
华夏内地的经济发展很快,潜力很大。</P>
很多公司都可能来港岛上市融资,而且是首选市场。</P>
所以,港岛的股票市场和融资规模都会不断扩大。</P>
这次港交所的上市,实际上也是为了参与全球化的竞争。</P>
将来,港交所的股票总市值达到二三十万亿。</P>
日均成交量超过千亿港币都是正常的,可以预期的。</P>
到时候,港交所的营收规模和利润可能是现在的几十倍。</P>
从长远来看,港交所这只股票会有很不错的成长性……”</P>
听林向东这样一番分析,苏芷涵和赵蕾等人都明白了。</P>
这还是林向东第一次在港股挑中的长线股票。</P>
苏芷涵问道:</P>
“那我们要买进多少港交所?”</P>
林向东微笑道:</P>
“我们的两只基金,都可以买进最多5000万股。</P>
其他人的个人账户,比如向晴手里还有8亿多港币。</P>
也可以买进四五千万股。</P>
只要不超过总股本5%的限定就行了。</P>
港交所的发行价是3.85港元。</P>
我们要有耐心,尽可能逢低买进。</P>
比如按芷涵说的涨两倍,也就是不超过12港元。</P>
另外,下周二是港交所上市首日,换手应该会比较高。</P>
我建议10港元以下可以大胆买进。</P>
买进之后就长期持有。</P>
可以通过小仓位做t来不断降低持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