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站在最前沿,为特区的改革开放鼓与呼,影响力很大。</P>
平安集团引入外资,还有员工持股等改革举措。</P>
没有袁老的支持和推动,不可能这么快实现。</P>
袁老快要满83岁了,93年离休,一直定居在蛇口养老。”</P>
林向东点点头,悄声问道:</P>
“我想拜访袁老,马总能帮我引荐一下吗?”</P>
马敏哲答道:</P>
“我下午就去拜访袁老,他应该会见你的。</P>
平安信托认购FIm基金赚了52亿港币。</P>
我第一时间给袁老汇报,他既惊讶,又很高兴。”</P>
林向东点头一笑。</P>
他自然知道大名鼎鼎的袁耕。</P>
这位老人一直是特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P>
4月19日上午,蛇口一处清静的别墅小区。</P>
在马敏哲陪同下,林向东见了精神矍铄的袁耕。</P>
林向东带的礼物,就是两盒极品的普洱茶。</P>
别墅的小花园里,等马敏哲介绍之后,三个人坐下来喝茶。</P>
袁耕带着一脸慈祥的笑容,问道:</P>
“小林,你投资平安的目的是什么?”</P>
林向东脸上带着恭敬,答道:</P>
“平安是国内目前发展最快,最优秀的保险集团。</P>
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方面走在最前沿的金融企业。</P>
我们非常看好华夏保险业长期的发展潜力。</P>
特别是寿险业务,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P>
这一块潜在的市场规模非常之大。”</P>
袁耕点点头,又问道:</P>
“按照现行的政策,国有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的。”</P>
林向东微笑着解释道:</P>
“袁老,我们是长期的战略投资。</P>
并不追求短期的资本回报。</P>
内地市场的股权分置现状是历史原因形成的。</P>
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会阻碍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P>
有朝一日,国家一定会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P>
不过,我们入股平安集团之后。</P>
只会考虑增持或增资,做长期的基石投资者。</P>
十年甚至二十年,不会减持,更不会退出。”</P>
袁耕有些惊讶了,又好奇道:</P>
“资本都是逐利的,你们的投资收益从何而来?”</P>
林向东又微笑道:</P>
“我们首先看好平安的长期发展潜力。</P>
现在投资进来,追求的是长期的股权增值。</P>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每年的现金分红。</P>
获得部分投资收益,覆盖资金成本。</P>
我们的投资全部是自有资金,不会有融资成本。”</P>
袁耕又轻轻点头:</P>
“FIm在港岛市场赚了不少钱,有这个资本实力。”</P>
想了想,袁耕又问道:</P>
“小林,你对平安集团未来的发展怎么看?”</P>
林向东想了想道:</P>
“平安集团已经有保险、券商和信托业务。</P>
将来有机会再创办或收购一家银行。</P>
业务结构就基本完整了。</P>
长远来看,可以发展为一家大型的金控平台。</P>
甚至可以通过收购,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P>
“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P>
袁耕念了一句,又问道:</P>
“小林,你具体有什么建议?”</P>
林向东答道:</P>
“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欧美资本制定的。</P>
97年到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P>
欧美资本就靠这一套,在亚洲市场收割了一圈。</P>
明面上,是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热钱在搅风搅雨。</P>
背后却是高盛、大小摩和花旗这些华尔街机构在主导。</P>
平安集团要发展壮大,要参与国际市场的游戏。</P>
就一定不能被外资,特别是欧美资本所左右。</P>
这也是我们想战略投资平安集团的根本原因。</P>
华夏最优秀,最开放的股份制金融企业。</P>
就应该由华夏的资本来主导。</P>
最后,受益的也主要是华夏人。”</P>
袁耕笑看着林向东:</P>
“小林,你就这么有信心?”</P>
林向东微笑道:</P>
“是的,袁老,我们非常有信心。</P>
98年初,FIm成立了一只美股基金。</P>
初始规模还不到5000万美金。</P>
现在,这只基金规模超过了70亿美金。</P>
收益率有100多倍。”</P>
袁耕被惊呆了,马敏哲也被惊呆了。</P>
林向东并没有讲实话。</P>
如果算上给FIm的两年盈利分成。</P>
NcIm一号基金的规模其实超过了100亿美金。</P>
投资收益率高达2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