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惊叹道:</P>
“林总,FIm的投资能力太惊人了。</P>
今年才五个月,FIm一号的净值都快翻倍了。</P>
上个礼拜,我听张总讲,FIm一直做的是趋势交易。”</P>
林向东点头道:</P>
“是的,FIm开始运营之后。</P>
正好赶上了从东南亚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P>
在这种十年难遇的市场大震荡中。</P>
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跟随趋势。”</P>
郭慧光又道:</P>
“我在研究部的内部会议文档中。</P>
读到了你在去年8月初的市场分析。</P>
你当时就精准预判了市场大风暴。</P>
张总讲,此后港股的走势完全印证你的判断。</P>
而且,每一阶段的趋势波动都把握住了。</P>
林总,你的分析和预判能力太惊人了。”</P>
林向东微微一笑:</P>
“慧光,经济和市场波动都是有周期的。</P>
很多市场现象其实都有脉络可循。</P>
有时候并不需要复杂的分析。</P>
从常识出发去判断就够了。”</P>
“从常识出发?”郭慧光顿时一脸好奇。</P>
林向东又笑着解释:</P>
“去年8月初,东南亚金融风暴已经开始一个月了。</P>
港股依然处于牛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P>
同期的港岛房价也在不断刷新纪录。</P>
港岛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区域金融中心。</P>
这样的现象本来就很反常了。</P>
我们再依据常识,去反推市场现象背后的原因。</P>
就不难发现国际对冲基金屯兵港岛。</P>
一路推高港股的蛛丝马迹和目的所在。</P>
再继续顺藤摸瓜。</P>
就能回溯到低息日元资本……”</P>
听完林向东一席话,郭慧光眼前一亮:</P>
“林总,我想学着从宏观层次出发。</P>
去尝试做一些市场分析,可以吗?”</P>
林向东点头道:</P>
“可以啊,FIm研究部鼓励分析师独立思考。</P>
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经济、市场、行业或者公司。</P>
慧光,你到FIm研究部来历练。</P>
可以先积累宏观层面的东西。</P>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大局观。</P>
之后,再根据你自己未来发展的需要。</P>
去深入研究行业和公司。</P>
宏观经济和行业都是有周期的。</P>
你对宏观层面的东西有了基本概念。</P>
再去看行业和公司,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一点。”</P>
郭慧光又好奇道:</P>
“林总,你平常是怎么关注宏观经济的?”</P>
林向东微笑道:</P>
“就是坚持每天读书看报。</P>
我的职业是做投资。</P>
重点关注的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P>
其次就是关注新兴的经济发展潮流。</P>
比如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P>
还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趋势。”</P>
郭慧光又问道:</P>
“林总,你的知识体系是怎么形成的?”</P>
林向东摇头一笑:</P>
“我没什么知识体系。</P>
我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读的还是大专。</P>
不像你这样的哈佛高材生。</P>
有系统和专业的本科学习。”</P>
郭慧兰抿嘴一笑:</P>
“林总,你也太谦虚了。</P>
跟你相比,我懂的太少,也太浅了。</P>
我爸说你博学又成熟,很有主见。</P>
惠兰和清姐也说你知识渊博,懂的很多。”</P>
林向东又呵呵一笑:</P>
“知识渊博肯定谈不上。</P>
很多事,我不过是了解皮毛。</P>
我只是读书看报比较多。</P>
而且记忆力比较好。</P>
对感兴趣的信息基本上能过目不忘。</P>
另外,就是经常会去思考。</P>
做投资就是这样。</P>
很多领域都要了解一下……”</P>
两人就这样闲聊了约半个小时。</P>
林向东感觉得到,郭慧光真的挺优秀。</P>
这位豪门千金在哈佛主修的专业是文学。</P>
对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比较了解。</P>
不比本科读金融专业的苏芷涵差多少。</P>
这就是在豪门家族长大的优势。</P>
从小就开始接受优秀的教育。</P>
这也正是林三家第三代子女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