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技术人员的通病或者叫执拗了,虽然达标了,但是我好像发现有条路子能再提升一点点,那就试试?不试试不甘心。
不过骆总还是很理智,除了技术支持不住这个例外条件,还很清醒的加上了成本太高这个条件。
“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是这样,虽然在结构设计上,弹尾的红外曳光管尽量和弹体中部的发动机喷口错位布置,并且尽量采用了与发动机喷气不同的发光颜色,但由于发动机气体的喷射是扩散的,而且光本身也有散射,发动机工作时的火光也远远压过了曳光管的亮度。这样一来,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和红外线就会干扰到红外线测角仪,造成一定程度的失准,而且是距离越近越明显。”
高振东想了想,这倒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说人眼通过曳光管判断导弹位置与目标的偏差时,火光再大,人也能通过脑补基本判断准确导弹位置的话,那自动捕捉的红外测角仪,在条件不理想或者器件性能不够的时候,那就是完全没有办法。
人脑袋上的这套系统别看精度不高,可是要说实用性,那是非常厉害的。现在这些上古级别的自控系统,在传感器、算法、运算核心甚至没有运算核心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真就干不过人脑袋。
至于造成距离越近越不准的原因倒是很明显,距离越近,发动机的烟火就越大,干扰就越大,距离远了,就小了,甚至发动机烧完不工作了,反倒没事儿了。
发动机高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在旁人看来,越近越不准,这特么不是开玩笑嘛。
不过这个事情倒是难不倒高振东,他手上有货啊。
“嗯,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这样,你回去之后,打一个发动机火焰的红外光谱,看看它的红外光谱在哪一段最弱。”
骆总顺着高振东的思路往下想:“哪一段最弱?最弱……最弱……高总,我明白的了,你是想把红外曳光管的红外线特征波长放到发动机火焰最弱的那一段?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开干扰了?”
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现象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本质是不同的。就好像二十一世纪的桑巴国足和东大国足,同样都是被s2轴心国灌进了7个球,但是能说两者是同一个水平线上?明显不能嘛。
这就是骆总喜欢找高振东的原因,除了总是能解决问题之外,还能受到不少启发。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用特征波长来分辨发动机火焰和红外曳光管,这样不需要人脑,红外测角仪也能搞清楚谁是谁了。”
骆总喜不自胜:“好好,这个办法好,技术上不困难,也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说着说着,他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但是高总,红外测角仪怎么去抓住这个特征波长?它没这个能力啊。”
高振东道:“你先把特征波长抓出来,你记得碲汞镉红外感光材料吧?”
“嗯,记得,这可是好东西,要不是你搞的那个热像仪太贵,我都想往瞄准具上装了,但是……”说起这个,骆总眉飞色舞,心向往之。
高振东笑道:“热像仪是太贵,但是用碲汞镉来做红外测角仪还是可以的,没那么贵,这个测角仪又是可以复用的,问题不大。而且,碲汞镉这东西有个好处,那就是它的敏感波段,是可以通过组分调整来调节的。”
为什么高振东一开始搞新一代红外感光材料的时候,没有选择在三代空空弹上使用得更多的锑化铟?这就是原因,碲汞镉这东西,它身段柔软啊,适应性强,在资源有限不能全都要的情况下,碲汞镉比锑化铟强。
黑凤凰和魔形女选谁?高振东选魔形女。
骆总一听,还有这好处?那没事儿了,这原本70%的命中率,我提定了!
这个命中率倒不算差,原本赤剑-73一开始也就这个命中率,主要是这个命中率吧,它是和射程负相关的,这就很难绷了,反常理啊,拿出去说起来都会被人笑话。
骆总笔记本一合:“高总,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组织人手,给导弹的发动机火焰打光谱!”
只要他们确定了所需的敏感波段,剩下的就是高振东通知1761那边调材料组分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