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薇听到陈阳嘲讽自己,狠狠拍了陈阳一下,示意让陈阳好好看看,这明明就跟他店里的一模一样,怎么可能是假的,而且保存的还比陈阳店里那只好呢,陈阳店里那件,都掉色了!</P>
看着方子薇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在座的除了小军、小龙以外,就连刀疤都能看出一眼假来,毕竟这瓶子的光太不正常了,他们老在陈阳店里呆着,虽然说不出具体哪里假,但一眼也能看出跟陈阳店里那些老物件不一样。</P>
店里那件,造型俊秀,线条流畅。瓶身以粉彩绘童子高士图,留白处配以奇石,高士神情娴静,衣褶飘逸,回头与童子对望;童子脸庞圆润,蹲坐一旁,神态活泼,天真烂漫。整器工艺精湛,设色明亮,笔触细腻,布局舒朗。</P>
“你看看这件,咱们不看别的,看看这图案细节,”陈阳拿着瓶子跟方子薇仔细说着,“我那件,是逗孩子玩;而这件呢,画的好像孩子在逗村里的傻子,人物的面部表情呆板,显然就不对呀!”</P>
“还有,”陈阳拿着瓶子让方子薇看,“这瓶子上眼的光是不是有些让人不舒服?这就叫贼光,在我们古董行里,只要有这种光,那绝对就是赝品,这根本不是老物件器身上特有的宝光。”</P>
“不一样么?”方子薇仰头看看陈阳,又低头仔细看看瓶子,不服气的抿了一下嘴,“我感觉画的挺好呀!”</P>
“还有,这不就是反光么?老物件上没有反光么?”</P>
“也有,但不刺眼,”陈阳示意宋青云将手电借给自己,之后将手电的光打在瓶子身上,让方子薇自己看,这光有多刺眼,“真正的老物件,器身散发出来的光,是柔和的,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即便你对着光看,也不会感觉到不适,这是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P>
方子薇听完之后,眼睛盯着陈阳手里的手电,微微点点头,“哥,我明白了。”陈阳将瓶子放到了旁边,明白了就好,领悟还挺快的!</P>
“我差个手电!”</P>
陈阳差点面一屁股从椅子上摔下去,你明白啥了?说了半天就明白插个手电?</P>
“哥,你怎么不早说呢?”方子薇伸手拿过陈阳手里的手电看着,“你说,你给我早配个手电,我是不是就能看出来,你也给我弄一个!”</P>
方子薇拿着手电看着,这玩意是挺好玩的,怪不得陈阳捡漏一捡一个准,原来是有秘密武器呀!</P>
宋青云在旁边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没事,小薇呀,我这手电送给你了,只要你喜欢就好!”</P>
“真的么?”方子薇一脸认真的看着宋青云,“宋老板,这多不好意思呀,陈阳本来就是你的晚辈,怎么能占你便宜呢?”</P>
“这样,手电我留下了,过后我让陈阳给你买个新的,谢谢宋老板!”说着话,方子薇打开自己小包,将手电放在了里面。</P>
陈阳回头看着一脸坏笑的宋青云,这家伙真是看热闹没够呀!她没手电都敢乱买物件呢,你现在送她一个手电,信不信她能把兵马俑给我捡漏回来!</P>
宋青云咧嘴一笑,反正看不到你陈阳打眼的时候,没事看看小薇闹笑话也不错!</P>
你这个老家伙,太坏了!</P>
“嫂子,其实这捡漏吧,尤其是瓷器,光这是一方面......”秦浩峰在旁边还打算劝劝方子薇,虽然说三百多块钱,对于现在的陈阳来说,就跟三块钱一样,但也不能来这么乱买呀,那不是越买越不会了么?</P>
“唉,那估计这件也是假的了!”没等秦浩峰说完,方子薇从小包里有拿出一件巴掌大小的粉色瓷器,顺手放在了桌面上,还叹了一口气。</P>
方子薇将这件瓷器放桌面之后,陈阳和宋青云眼神瞬间就看了过去,瓷器为粉彩牡丹花式,整体作牡丹花瓣形,柔嫩淡雅的粉色恰到好处。内外壁均以粉彩绘出层层叠叠的花瓣,笔触柔和细腻,色彩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栩栩如生,仿佛有花香馥郁扑鼻而来,令人一眼惊艳。</P>
粉彩秋操杯</P>
杯底部嫩黄花蕊间,有一小孔,与淡绿色的花梗相连,花梗中空,随杯体曲弧向上,既是杯柄,手柄为中空与瓷器中心相通,又可作为吸管使用,颇具雅趣。</P>
陈阳伸手将物件拿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宋青云也凑头看了过来。</P>
大小接近手掌,杯体仿佛古老的匜,形如盛开的荷花,杯子内外均施以淡粉釉色,花梗则施以淡绿釉。梗的背面,散布点状墨彩,好像梗表小刺在花梗的背面,有一行墨彩楷书,内容为“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记念杯”。</P>
蕊作器底,瓣为器身,梗作器柄。通身施以粉彩,釉色娇嫩可爱,层次脉络清晰鲜明,陈阳和宋青云异口同声说道,“清光绪秋操杯!”</P>
细节</P>
“啥?这是真的?”</P>
“哥,什么杯子?”</P>
刀疤张了张嘴,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方子薇,又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了。</P>
“秋操杯,”宋青云在旁边缓缓开口解释说道,“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P>
秋操杯听起来怪怪的,不了解秋操杯历史的人肯定不清楚为什么叫这么古怪的名字,古代瓷器没有这么不雅致的名字。就像宋青云说的,秋操杯,其实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也是奖品,也是为了鼓舞军心,鼓舞摇摇欲坠大清王朝的士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