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李娎眉头紧蹙,目光如炬,扫视着提出异议的柳子光等人,沉声问道:“哦?
柳爱卿何以反对向大明求援?
莫非有言外之意?”
柳子光深吸一口气,神色镇定,从容答道:
“大王,臣并非反对与大明交好,大明乃我们父母之国,何人不知?
只是当前局势错综复杂。
大明亦面临内忧外患。
再者,大清称帝,公然挑战大明天下共主的权威,若大明有意出兵,大清早已覆灭。
大明未出兵,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我朝鲜亦有英勇之士,未尝不能自行抵御外敌,清兵仅占据我朝鲜两道,若此刻便向大明求援,岂不令夷狄笑我朝鲜无人?”
大王李娎闻言,沉默片刻,陷入沉思。
此时,其党羽纷纷站出,力挺柳子光:
“大王,柳子光所言极是。
我朝鲜虽处风雨飘摇之境,但亦需虑及长远之计,若事事仰仗大明,日后恐难以自立。”
柳子光等人之意昭然若揭,朝鲜虽为大明藩属,但不能事事依赖大明,况且,朝鲜尚未至亡国灭种之境,尚有自救之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年轻将军挺身而出,他便是都总管韩堡。
韩堡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毅然决然地说道:“大王,臣愿领兵出征。
誓与清军一较高下,我朝鲜勇士。
岂会畏惧那些女真野人的挑衅?”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皆是一片愕然,连韩明浍的脸色也瞬间大变,急忙劝阻道:
“堡儿,你怎可如此鲁莽,战场之上凶险万分,你怎能轻易以身犯险?”
然而,韩堡却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他继续说道:“父亲大人,孩儿身为朝鲜武臣,为国效力乃是天职,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孩儿又岂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大王李娎注视着韩堡,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深知,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朝鲜正需要这样勇于担当的勇士。
然而,韩明浍并未轻易点头,他绝不会让韩堡轻易涉险,柳子光正要出声附和韩堡,李娎发现后立刻说道:“韩总管勇气可嘉,本王深感欣慰,但出征之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随后,李娎话锋一转,对群臣郑重宣布:
“诸位爱卿,本王心意已决。
暂且不向大明求援,但要加强防御,调集南部精兵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领兵出征的人选,本王决定让李光甚、金智贤、严子忠三位将军率领六万兵马,进驻开城,北击清兵。”
李光甚、金智贤、严子忠三人身披铠甲,挺身而出,齐声回道:“请大王放心。
我等定当全力以赴,誓将清兵击退。”
领议政韩明浍见状,满意得出声道:
“大王英明。”
群臣闻言,皆无异议。
只有柳子光等人,眼神犀利盯着韩明浍。
下朝之后,柳子光等人恰与领议政韩明浍相遇,柳子光拱手道:“领议政大人,望您勿怪下官在朝堂之上的言辞冒犯,下官一切皆为国家着想,绝非如某些人般。
只知结党营私,壮大宗族。”
韩明浍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柳子光,你无须如此含沙射影。
我韩家之事,你无需过问,但至少,我韩家对大王是忠心耿耿的,堡儿,我们走。”
韩堡随韩明浍离去,柳子光望着他们的背影,喃喃自语:“韩明浍,我所防备的,正是你。”
此时,一官员上前,递来一封信。
柳子光接过一看,信封之上竟是大明的印记,急忙拆开,阅后先是一惊,旋即颔首:
“想不到这些女真人竟是如此难以驾驭。”
归府后,韩明浍端坐厅堂主位。
一众子嗣恭敬侍立。
韩家子孙众多,仅是韩明浍膝下,便育有十余子嗣,目光如炬,直视着韩堡,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