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土木堡真相:于谦调兵(1 / 2)

《国榷》《明史》《明实录》。</P>

八月十八日,于谦府邸内。</P>

于谦端坐于厅堂主位之上,两侧官员肃立。</P>

他轻抿一口香茶,沉声说道:</P>

“诸位同僚,土木堡之变,朝廷痛失诸多前辈,我亦深感痛心。</P>

然而,我们必须振作起来,前辈们离去,也意味着新的机遇降临于你们!”</P>

户科给事中王竑疑惑地问道:</P>

“于尚书所说的机遇是何意?”</P>

于谦目光如炬,直言不讳:“自然是权力!”</P>

王竑又问道:“可如今权力尽在太后手中。</P>

于尚书能有何打算?”</P>

于谦微微点头,解释道:“不错,太后暂掌大权,但那是因为新君尚未登基。</P>

太后手中的权力,多源于皇帝。</P>

一旦新君即位,太后之权必将削弱。</P>

诸位,可明白其中深意?”</P>

御史陈镒忧虑道:“但太后不愿放权,且坚持让郕王监国,而太子是先帝之长子。</P>

他本身就占据着法统大义,这该如何是好?”</P>

“既然讲道理,来文的不行,我们就来武的,因为本官现在是兵部尚书,加上陛下又不在京城。</P>

我们就杀马顺这只鸡,给郕王和太后看,相信太后看完,会明白该怎么做的。</P>

具体细节,尔等附耳过来!”</P>

于谦深吸一口气,示意众人附耳过来。</P>

低声密谈。</P>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但有些事却未曾提及,如私自调兵入京之事。</P>

于谦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行事。</P>

八月十九*《明实录》。</P>

兵部尚书于谦,以兵部的名义,私自调山东一带备倭军四千五百人进京。</P>

又调北直隶运粮兵,三万六千人入京!</P>

什么是山东备倭军?兵力多少?</P>

根据明朝《即墨县志》的记载。</P>

明永乐年间,明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立即墨等三营,以分控二十四卫所。</P>

这些营地的选址与所控制的卫所距离相均衡,确保了防御体系的稳固与高效。</P>

据《山东通志》所载,山东省境内共设立了十八个卫所,其中七个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直接管理,而其余十一个卫则隶属于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P>

这些隶属于备倭都司的卫所,因专门负责防御倭寇入侵,故统称为山东备倭军。</P>

备倭都司下辖登州营、即墨营和文登营,每营负责管理若干卫所,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海防体系。</P>

在明朝的海防布局中,登州营负责管辖登州卫、青州左卫和莱州卫,而文登营则掌管威海卫(后成为北洋水师的大本营)。</P>

宁海卫、成山卫和靖海卫。</P>

至于即墨营,则负责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和安东卫的防御工作。</P>

这些营地的设置,不仅加强了山东省的海防力量,也体现了明朝政府对海防建设的重视。</P>

然而,在影视剧《大明风华》中,山东备倭军被描绘成朝廷的精锐力量,其兵力之众、战斗力之强似乎达到了夸张的地步。</P>

剧中甚至出现明朝调动二十万山东备倭军增援京师的情节,这显然与史实不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