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没错,可我是打铁的,弟兄们连武器都不够用呢,我哪好意思学写字去。”</P>
铁匠笑的还挺单纯的。</P>
“村长,若是有需要,小生愿效犬马之劳。”</P>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陈旧的折扇,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P>
“这位书生请了,你在我温家沟是做什么的?”</P>
温健上下打量了一下书生,感觉有些眼生。</P>
“小生今日听闻庖隆涛在温家沟折戟,又闻天下法师出温家,故而来此一探,看能不能有机会做个法师。”</P>
“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一心向武的史兴学史举人吧。”</P>
人群中有人一言道破。</P>
那书生也不生气,对着人群拱手,谦逊一礼:“正是小生。”</P>
“当不起您这一礼,史举人可是咱三桥镇的传奇呀。”</P>
温健有些惊讶的看向史兴学。</P>
眼前这年轻人不过二十岁出头,竟然是位举人,可真是了不得。</P>
史兴学被称之为传奇并不假,他的名声可比春娘要大多了。</P>
自小时,史兴学便被冠以神童之称。</P>
3岁学字,4岁做诗,6岁熟读六经三御,11岁参加童生考试,并一举拿下案首。</P>
之后更是犹如开挂一般,次次考试都是第一,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大唐最年轻的举人老爷。</P>
按理来说,以他的学识,完全可以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钦点的进士。</P>
甚至有可能连中三元,做个状元,传一个百年佳话。</P>
只是恰逢当时长安城外有诡异祸乱,甚至波及到史兴学。</P>
他第一次看到法师灭诡异,更见识到了军人的血性和一往无前。</P>
这给当时年幼的史兴学极大的震撼。</P>
从那天起,他毅然决然的放弃科考,想要成为一名护民卫国的法师。</P>
当时也是因为此事,在长安闹出了很大的风波。</P>
要知道自大唐建国到如今,还从来没出现过天子钦点殿试学子却不参加的。</P>
进了殿试那可就是天子门生。</P>
你有才华却不上殿试,这不是看不起天子门生这称号?</P>
说严重了,那可是藐视君威,夷三族都是有可能的。</P>
当今圣人为此震怒,特意让人把他押到殿上。</P>
见他是个面容俊朗的少年,心中火气便消了三分。</P>
又听闻史兴学放弃殿试的原因,顿时哭笑不得。</P>
劝慰再三无果,皇帝又怜惜他才华,于是从轻发落,只打了二十大板。</P>
可投笔从戎并没有带来他想要的结果。</P>
首先是法师方面,他一点天赋都没有。</P>
纵然长安法师如云,可一看他年纪,就没一个不摇头的。</P>
法师都是从两三岁开始打基础,四五岁时开始修炼。</P>
七八岁之后再学,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发展。</P>
更何况史兴学当时已经十二岁。</P>
确定这条路走不了,他又咬牙选择从军。</P>
可军队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进入的。</P>
一来他年纪太小,二来他没那个武学根骨。</P>
这样的人要是同意他从军,那就等于给诡异送口粮呢。</P>
接连碰壁的史兴学也不气馁,听闻文人也有可能培养出浩然正气,一样能够上阵杀敌。</P>
于是他决定双管齐下,回到老家三桥镇,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拼命研读学习。</P>
只为有一天能满足某一个条件,做个手刃诡异的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