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筒子楼(2 / 2)

“送你到胡同那边吧。”</P>

“咋还这么见外,我带了手电筒,快别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P>

他说完打开手电筒顺着胡同往大路走。</P>

在快到门口时就看见李明利和张梨花才刚从县城回来。</P>

“大哥,大嫂,你们怎么才回来?”</P>

李明利乐的龇着大牙花,一看就是有好事。</P>

“之前说过工厂分房子住,我俩运气好抓阄正好抓到,可以搬到县城住。”</P>

“挺好的,不用来回走了。”</P>

“不过我们要是不在家三个孩子上学可咋整,分的房子是筒子楼可没咱家的屋子大,我们俩人住还凑合。”</P>

李明清去过筒子楼。</P>

也就七八平的房子。</P>

楼道里塞满了无处堆放的杂物,总能闻到煤油和说不清的味道,四周一片黑黢黢的。</P>

厕所公用,厨房公用,下水道堵塞,臭水倒灌。</P>

在筒子楼里住,你家今天吃了二两肉,我明天就要做鱼。</P>

更没有隐私,听着邻居家的吵架声做着自己家的事。</P>

不过要是邻里处的好,会比较和谐。</P>

“你们去看了吗?”</P>

“就是去看了才不知道究竟要不要去住,其实每天来回来上下班也蛮好的。”</P>

“是新盖的筒子楼吗?”</P>

“不是,有几年了。”</P>

“其实大妞和向东向南上学你们不用担心,原先中午三孩子自己热饭或者去娘那里吃,孩子大了能照顾好自己,爹娘会帮忙搭把手的。”</P>

张梨花还是放心不下。</P>

一连四天不在家睡还是担心。</P>

虽然现在上班上学不会天天在一块,但每天早晚能见到。</P>

“我们俩寻思寻思。”</P>

反正搬去住也不着急,先问问大妞三孩子再说。</P>

两天后的晚上,李明利两口子张罗着李家人一起吃个饭。</P>

李明清就知道俩人这是要去县城住了。</P>

去也挺好的,要是他每天在路上两个多小时早就疯了。</P>

蛮佩服李明利哥仨的。</P>

李老婆子道:“你们安心在县城住就行,三个孩子肯定给你们饿不着。”</P>

“娘,谢谢啊,等会我们把口粮送过去。”</P>

“三个小孩子吃不了多少口粮,再说了,自己的亲孙子孙女怎么还见外了呢。”</P>

“可别这么说,娘,半大小子吃穷老子。”</P>

大妞懂事的说道:“娘,我会照顾好弟弟们的。”</P>

向东道:“我是男子汉,会照顾好姐姐的。”</P>

一家子人被他这话逗得哈哈大笑。</P>

李丽珠笑着道:“我们都在家呢,肯定饿不着三个孩子,大嫂放心就成。”</P>

“我放心,没什么不放心的,就是怕麻烦你们。”</P>

“咱们家的小孩懂事的不得了,有啥麻烦的。”</P>

李明利道:“明天我往县城搬被褥,要不大家一块去趟县城吧,我请大家去国营大饭店吃饭。”</P>

听这话杨大丫瞬间来精神。</P>

“好啊,正好不忙,老长时间没去过县城了。”</P>

“正好明天休息,我们帮忙拿些东西,省的得来回好几趟。”</P>

其实也没什么好拿的。</P>

拿床被褥,枕头,再带两个碗两双筷子和一个小锅差不多就齐全了。</P>

本来住的地方就不大,带那么多东西也没地放。</P>

李老头道:“明方,明远,你们没想去县城住吗?”</P>

“我可住不惯城里的房子,明天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能把人憋死。”</P>

“净胡说,城里总归是比村里好的。”</P>

老两口没去过县城的筒子楼,不知道居住环境,只知道是工人住的地方。</P>

城里人住的房子肯定没得说。</P>

次日一大早。</P>

李明清和孙佳雪来到老屋。</P>

“大哥,也算是乔迁之喜,送你个暖水壶。”</P>

“使不得使不得。”</P>

“有啥使不得的,马上过冬了,暖水壶正好派上用场。”</P>

李明方和李明远也送了东西。</P>

村里人见李家一大家子穿的板板正正的出来,好奇的不得了。</P>

“老李啊,这是要去哪里啊?”</P>

“去趟县城。”</P>

“县城呐,想来我也大半年没去了。”</P>

“现在闲下来,趁着天气好可以去县城转悠转悠,再过几天就冷了。”</P>

王麻子抱着孩子想,果真还是得有儿子,看看李家儿子个个出息的。</P>

已经幻想以后自己像李老头一样享儿子的福了。</P>

徐老婆子打断他的幻想道:“别寻思好事,等你宝贝儿子长大你也八十多了,老胳膊老腿的走路都费劲。”</P>

“你咋说话的,这不是咒我吗。”</P>

“说的实话而已。”</P>

她说完转头和李老婆子道:“大妹子,你怎么这样给自家儿子添麻烦,咱们这个年纪还是好好地在村里吧,一起出去孩子还得照看你们。”</P>

李老婆子只觉的莫名其妙。</P>

王麻子眼红的厉害,也道:“是啊,还是在家里老实的吧,帮不上忙也不能给孩子添麻烦。”</P>

李明清的暴脾气忍不了。</P>

“你们俩闲就去地里松土去,我爹娘能跑能跳的怎么就添麻烦了。我看你们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你们就是想去县城也没人陪你们去。我们哥几个陪着爹娘去县城遛遛弯,有本事你们也去。”</P>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说话怎么这么没谱。”</P>

“谁说话没谱,你们没说几句中听的。”</P>

郑老头道:“人李家老两口小日子过得多好,我反正是挺羡慕的。”</P>

吴老头也道:“看看穿的板板正正的跟城里人似的。”</P>

“可不是嘛,真的像城里人。”</P>

“明清你也别上火,看着你们一大家子挺眼馋的。”</P>

“叔,去一趟县城坐驴车一毛钱,想去咱就去县城看看。要是实在舍不得这一毛钱可以去赶大集,也是差不多的。”</P>

李明清出主意的宽慰道。</P>

郑老头看着他想起来自己可怜早逝的两个儿子。</P>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要不是有郑解放这个孙子,老两口早就跟着两个儿子去了。</P>

王麻子看着李明利手里的麻袋,问道:“装的啥好东西?”</P>

“锅碗瓢盆,乱七八糟的。”</P>

“听你这话是要搬家啊?”</P>

“去县城住上班方便,隔三差五还是要回来住的。”</P>

张翠花大声问道:“去县城?!你们一大家子全都去县城吗?我怎么就没这好命。”</P>

“哪能全搬县城,老大两口子去县城住。”</P>

“那三个孩子咋办?”</P>

“孩子留在家里,还得去上学呢。”</P>

吴力抽着老旱烟,道:“让我说啊,认识几个字就行,难不成你们还真要让孩子一直上学吗,那得浪费多少钱啊。”</P>

“是啊,男娃上学就算了,女娃去上什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