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朕欲往泰山封禅】(2 / 2)

大宋泼皮 很废很小白 1825 字 10个月前

谢鼎略有深意道:“麻院长,陛下去泰山封禅乃民心所向,进奏院多多配合宣传。”

麻允迪一个激灵,他虽资质平庸,可到底当了两三年的官儿了,开了窍儿。

立刻从中品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谢相虽是陛下一手提拔,但绝非阿谀奉承之辈,这其中定然隐藏了他不知道的意图。

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麻允迪应道:“谢相说的是,下官这就去办。”

第二日。

韩桢要往泰山封禅之事,顺着青州日报传遍大江南北。

一石激起千层浪,雪花般的奏疏从四面八方涌来,堆满了内阁的堂案。

有委婉劝韩桢放弃封禅的,有大骂韩桢好大喜功的,也有弹劾内阁的……

但张叔夜、何栗、赵鼎等一众朝中大臣,却诡异的保持沉默。

就连性情刚烈的陈东,都没有任何反应。

民间百姓与文人对此亦是议论纷纷。

……

金陵。

皇宫内,大太监李彦手捧一份青州日报,快步跑向书房。

“太上皇,太上皇,今个儿的青州日报有大事儿。”

赵佶虽禁止小报在民间流传,但他自己却每日都要看青州日报。

该说不说,伪齐的青州日报办的是真不错,版块多样,内容丰富。

前几日,农学院上官舟刊登的一篇关于嫁接之法的文章,让他大受启发,茅塞顿开。

如今,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日都要看。

“何事慌慌张张?”

此刻,赵佶正在书房中翻阅书籍,亲自规划新皇宫的建造图纸。

这厮书法、绘画、天文、农业、建筑……样样都懂,且样样都精通,不当皇帝,简直就是个全才。

若赵佶没有继位,只是端王的话,后世还不知道会怎么吹他。

偏偏他是个皇帝,以上这些统统都成了负分项。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李彦神色怪异道:“伪齐皇帝要去泰山封禅!”

“嗯?”

赵佶挑了挑眉,赶忙接过报纸。

待看完之后,他忍不住大笑道:“韩桢小儿当真可笑,竟敢前往泰山封禅,殊不知即将大祸临头了。”

李彦帮腔道:“韩桢小儿狂妄自大,好大喜功,连太上皇这等文韬武略,文治武功不输汉祖唐宗的帝王都没有去泰山封禅,他也配去?”

赵佶被这通马屁拍的很是受用,欣喜道:“如此也好,韩桢小儿要封禅就让他去,届时三国伐齐,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一想到传国玉玺即将落入自己手中,他的心头就不由一阵激动。

那可是传国玉玺啊。

至于丢掉北地的故土,算不得甚么,金人蛮夷矣,嚣张不了多久,等往后再夺回来就是了。

李彦眼珠子一转,提议道:“太上皇不如上表一份贺词,拱一拱火。”

“不错!”

赵佶觉得有道理,点头道:“朕再添一把柴,让那韩桢小儿不去也得去。”

……

在进奏院的大力宣传下,韩桢要前往泰山封禅的消息,如同一股飓风,迅速席卷各国。

一时间,成为了各国百姓乃至官员茶余饭后的谈资。

襄阳。

一间府邸之内,一名青年手捧青州日报,满脸不屑道:“这韩桢好大喜功,也不过如此,父亲因何如此推崇?”

此人名唤宗颖,乃宗泽次子。

“不对劲。”

宗泽眉头紧皱,神色凝重。

宗颖疑惑道:“甚么不对劲?”

宗泽沉声道:“我观韩桢从起事之初到如今,乃步步为营,胆大心细,然封禅之举明显反常。况且,常玉坤如今官至内阁次宰,以他的为人,不会不劝诫。”

闻言,宗颖明显没放在心上,笑道:“父亲多虑了,人是会变的。纵观古今,多少豪杰一旦坐上那个位置,立马就变了一个人。况且父亲派出去的细作也传来消息,开封与山东确实在筹备封禅之事。”

“但愿罢。”

宗泽叹了口气。

泰山封禅乃是规制最高的祭礼,当初宋真宗封禅,耗时数月,糜费数千万贯,随行官员与禁军高达八万余人,从开封前往泰山的道路,皆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沿途所修行宫馆驿数不胜数。

而细作传回的消息,也确实如此,开封与山东正在召集民夫修路。

他之所以叹气,是不满联金伐齐之事。

两国去岁才在扬州签订盟约,结为兄弟友邦,结果转头就联合金国,攻打友邦,且还是不宣而战。

罔顾天道啊!

自古罔顾天道者,必受天谴。

一如当初联金伐辽,陛下不听种师道、张叔夜等人的劝诫,一意孤行,撕毁澶渊之盟,结果到头来,落得个南逃的下场。

但他身为宋臣,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宗颖却不管那么多,兴奋道:“父亲,此番伪齐举国封禅,不正是我等收复故土的好时机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