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沾了这两个字,都不是小事。
接过邸报,韩桢仔细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心头巨震。
北方终于暴动了!
河北高托山于太行山起事,初时只有数百人,短短时间便聚众三十万,糜烂五州十二县。
与此同时,洛州有张迪者,号众五万。
最关键的是,家门口也有人起事了。
青州寿光县被攻破,知县主簿等一众大小官吏,无一幸免,全部被斩首。
起事者,名为张万仙,如今已裹挟十万余百姓,自号敢炽军。
除此之外,邸报中还有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
【自馀二三万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以上三个有名有姓的之外,人数在两三万之间的不知名反贼,数不胜数。
一时间,北方烽烟四起,京畿震动。
这一次宋徽宗彻底慌了神,往年也有反贼起事,但哪有眼下这般密集。
下旨命梁方平为三路宣抚使,杨惟中、王渊、张俊、辛兴宗、韩世忠等皆预其役,并征调十万西军,前往河北讨剿反贼。
放下邸报,韩桢眉头紧皱。
北方暴动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两年北征,吸干了北方三路的血,百姓已临近崩溃的边缘。
王黼征收丁身钱,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韩桢意外的是,百里外的黑山寨竟然没有任何动静!
徐主簿的那本账本,他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并且仔细计算过这些年运送的物资,足以支撑起一支万人军队。
况且,他不认为黑山寨只与徐主簿一个官儿勾结。
所以,黑山寨的真实实力,只强不弱。
可这份邸报中,根本没有出现黑山寨以及李天王的字样。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时,见他看完邸报,常知县神色担忧道:“那张万仙聚众十万,如今占了寿光县,若是打来了,该如何是好?”
“一群乌合之众,常知县何需担心。”韩桢语气不屑。
聚众十万,真实人数能有六七万就顶天了。
这六七万人,其中最多两万是青壮,剩下的全是被裹挟的老弱病残,用以壮大声势。
韩桢手下士兵虽少,但比起这些起义的农民,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说主动出击,守个县城绰绰有余。
“如此便好!”
听出他语气中的强烈自信,常知县不由松了口气。
他现在反而庆幸有韩桢在。
早先看完邸报后,他吓得差点脚底抹油。
十万反贼是什么概念?
上次仅仅数千人,就已经攻下县城,若不是韩桢及时驰援,只怕他的人头早就高悬城门了。
忽地,常知县想到了甚么,忙问道:“伱此次可带兵来了?”
“没有。”
韩桢摇摇头,解释道:“县城这边没有军营,我打算在附近修建好军营后,再把军队迁过来。”
山寨的军营太小了,韩桢的本意,是在县城附近找一个山头,直接把整座山都划为军营。
既能保证军队的纯洁性,又方便训练。
往后,小王村那边再招三百士兵,充当预备役。
平时负责守卫山寨,一旦起了战事,便能充入军中,填补兵源。
一听还要过段日子,常知县顿时急了,忙说道:“此事莫要拖了,上次追回的财物,发放了奖励和补偿百姓损失后,还余下了一万多贯,不如就以这笔钱财修建军营,若是不够,本县可以再添一些。”
“眼下正值农闲,县中不缺人手,只要给足工钱,不消三日便能建好军营。”
韩桢神色略显怪异,点头道:“那好罢,就依常知县。”
常知县自掏腰包帮他修军营,这种好事,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军营选址可定好了?”
常知县此刻比他还上心。
韩桢问道:“可有舆图?”
“有!”
常知县说罢,便唤人去薄厅库房取地图。
很快,一名书吏捧着一张舆图来了。
待到舆图展开之后,韩桢眼中不由闪过一丝诧异。
他本以为古时的地图应该很粗糙,没想到却如此细致。
舆图居中的便是临淄县城,周边每一个村落,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溪流,都绘制的清清楚楚,并且有详细标识。
关键还是彩色版的。
韩桢仔细查看地图,片刻后,他指着一个山头道:“选在这里罢。”
这座山距离县城并不远,只有短短三五里路,毗邻官道。
山脚下地势平坦,且有一条河。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常知县沉吟片刻,随后抚须道:“此地确实不错,一旦有变,便可立刻掐断官道,切断外界通道。”
确定之后,常知县便唤工匠去实地勘测,绘制建造图纸。
紧接着,招工的消息在县中传开。
下午,军营正式动工。
这番效率,连韩桢都被惊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