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收心】(2 / 2)

大宋泼皮 很废很小白 1548 字 11个月前

将内脏全部夹到儿子碗里,谭强捧着碗,就着肉汤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一连吃了整整三大碗,谭强这才放下碗,长舒了一口气。

活了这么些年,他觉得今日才算真真正正当了一回人。

来到井边将碗洗净,放回厨房后,谭强领着儿子婆娘朝大厅深深鞠了一躬,这才转身离去。

小狗儿回头看了一眼宅子,意犹未尽的砸吧砸吧嘴“阿爹,新主家真好,还给肉吃。”

“是啊!”

谭强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他已经很久都没有笑过了,上次这么开心,还是小狗儿出生。

如今不但能吃饱饭,每个月还有工钱拿。

短短一天时间,他已经不怀疑韩桢的话了。

小郎君既然说给工钱,肯定会给。

三百文呢。

能扯半匹麻布了,到时给婆娘和儿子做一身新衣裳。

仔细算一算,家里已经有不少年没换过衣裳了。

小狗儿似是想起了什么,愤愤不平道“阿爹,王赖子今个儿说小郎君坏话呢。”

闻言,谭强叮嘱道“那厮不是好人,往后莫要跟他耍。”

“嗯!”

小狗儿郑重地点点头。

……

……

书房里。

韩桢正在整理今天清查的户籍信息。

毫不夸张的说,他现在手中关于小王村的信息,要比县衙里的更准确,也更详细。

因为面对官府时,不管是村民还是王员外,都会选择一定程度的瞒报。

明明家里五口人,硬是咬着牙说只有三口。

另外两个呢,死了!

田地也得往少了说,村民怕地多了被摊派衙前,地主则是怕被多收税。

都是苛捐杂税和徭役闹得,百姓们被折腾怕了。

这也是为何王孝夫妇在听闻他们要丈量田地时,会表现的如临大敌。

此刻,韩桢握着一沓纸,一户一户仔细查看。

一直到深夜,他才将所有信息全部查看并统计完。

目前,小王村共有127户,总计396人。

让韩桢有些意外的是,青壮年比自己想象的要多,16-40岁的男性占比31%。

其中木匠三人,铁匠学徒一人,识文断字者一人。

包括荒田在内,共有1584亩田地,其中水田只有46亩,全部在他手里,其他均为旱田。

水田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就注定了水田不会多。

无人耕种的荒田有391亩,再除去他手中的231亩田地,小王村户均田地只有可怜的7亩多一点。

七亩田地在这会儿不算多,而且没有化肥和农药,普通旱田每亩产量很低,亩均不足一石。

即便北宋时期北方已经普及了小麦、大豆和高梁两年三熟的轮作方法,每家每户一年也就只能从田地里收获不到十石粮食。

十石粮食,勉强刚刚够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吃喝用度。

若是家里人口再多一些,就得挨饿了。

注意,以上所说的是风调雨顺,且没有虫害的最理想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年到头能有七八石粮食就很不错了。

若是遇到灾年,怕是连三石都没有。

也就是说,小王村每家每户幸苦耕作一整年,只能勉强果腹。

要知道,这还没有算交税呢。

北宋实行两税法,夏秋各收一次税,等于十抽二。

既,八石粮食要交一石六的税。

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村民到手能有两石粮食就已经算官家仁慈了。

两石粮食,哪里够一家人吃一年?

仅从小王村的数据就能看出,宣和年间的农民实际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即便没有金兵南下,北宋也会在接踵而至的农民起义中分崩析离。

咚咚咚!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紧接着,便听到方三三语气焦急地喊道“阿郎,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