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即拍着胸脯向执委会众人保证,今后向海汉的海外领地输出劳工数目不会低于每年五万人。</P>
陶东来听完后却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再次给他加码:“每年五万人这个标准,对平壤比较合适,对你来说还是太少了点,我看十万人还差不多。”</P>
“十……十万……这……”</P>
李凒很想立即拒绝陶东来这过分的要求,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只能婉转地表示自己也有很大的困难:“陶大人,要是抽走这么多人,国内没了劳动力种粮,到时候是要发生粮荒的!”</P>
陶东来道:“这不妨事,十万人能种出多少粮食,可以通过往年数据估算出来,我们会安排向贵国出口相应的数量,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粮食供应。”</P>
这听起来似乎很好心,还替李凒考虑得挺周到。但李凒却是心里暗暗叫苦,这哪是为自己着想,分明是要借此机会,控制朝鲜的粮食市场。</P>
如果朝鲜自身的粮食供应不足,需要每年从海汉进口大量粮食来维持供应,那岂不是又多了一个供海汉拿捏的把柄?</P>
而且进口粮食需要大量经费,这就等于是把通过劳务输出从海汉赚回来的钱,又立即交回一部分到海汉手上。</P>
李凒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想跟海汉执委会这些老狐狸耍心眼,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人家早就准备好了一连串的套等自己往里边钻。</P>
但这套不钻行吗?李凒很清楚答案,要是有得选,那就不是海汉的作风了。</P>
李凒此时甚至有一丝怀疑,郑柞是不是在之前就已经得到海汉的授意,故意在会面时鼓吹劳务输出的种种好处,却闭口不提海汉的种种要求,以此来把自己拖下水。</P>
但事已至此,还能如何?李凒也只能照着执委会的意思,把这事继续操办下去。</P>
从执委会出来的时候,李凒的精神都有点惚了。</P>
要办的几件事算是都办成了,但好像并没有占到海汉任何便宜,反而多出了一些不太容易解决的麻烦事。</P>
回到住处,李栢询问他与执委会见面会谈的情况,李凒表示一切顺利。</P>
但李栢对此却有些不确定:“既然一切顺利,为何父王看起来不太高兴?”</P>
李凒皱眉道:“是啊,明明都谈得挺好,但总觉得还是有哪里不对。”</P>
他此时也不太明白,自己与执委会的这次会面,究竟算是达成了目的,还是成了主动送上门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