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易是近年来启国读书人中,最耀眼的存在。</P>
三元及第,受南山书院大儒陈若循青睐。</P>
两次出使别国,立下大功。</P>
是启国最年轻的尚书。</P>
几年内,平步青云,走到了别人几十年也未必能到达的高度。</P>
是启国皇帝眼中的大红人。</P>
曾太傅沉吟片刻,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微皱起,似乎是难以下定论。</P>
“杨青易身居高位,被陛下青睐,在读书人口中更是口碑极佳,若他能为太子所用,当然极好。</P>
不过,此人性格刚烈,恐怕不易驾驭。”</P>
曾太傅摇头,得出最终结论。</P>
“杨青易此人无需拉拢。”</P>
太子冷哼一声道。</P>
曾太傅、钱鸣二人皆是诧异,看向太子。</P>
“杨青易虽然曾与胡致淳不和,但他与诚王以及胡贵妃牵涉过深,他曾救过诚王和韶阳公主,本宫恐其不忠。”</P>
太子提到诚王,便咬牙切齿,与诚王有关的一切都会让他失去信任。</P>
想到杨青易救过诚王的过往,太子便对杨青易心生厌恶。</P>
……</P>
年前几日匆匆而过。</P>
杨家过年颇为热闹,除了自家数人,在京师中的四位徒弟全都去了杨家。</P>
隔壁柳曼也受邀一同用餐。</P>
四位徒弟现如今都在翰林院任职,各自远离家乡。</P>
虽然任职后,每人在京师都有了宅子。</P>
但杨家大宅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平日里到杨家的次数极多。</P>
杨青易自来到京师,两次出使他国,在家中的时间比四位徒弟还少。</P>
正月初六,诚王死讯传遍京师。</P>
所有听到此消息之人,并没有感到意外。</P>
此乃意料之中之事。</P>
与诚王死讯一同传出的,还有胡贵妃的消息。</P>
据说胡贵妃悲伤过度,多次哭到晕厥。</P>
之后一病不起,竟有随诚王去了的征兆。</P>
胡致淳一向疼爱诚王,诚王去世,据说胡致淳亦是病倒了。</P>
胡致淳因此告病假。</P>
与以往不同是,启国皇帝这次痛快的答应了胡致淳的告假,并多给了他数日休养。</P>
这一消息传出,朝堂众人不禁私下里议论纷纷,各有计较。</P>
胡致淳身为启国首辅,国内上下大小事宜,多数都会经过其手。</P>
多年以来,极少告假。</P>
少有的几次,启国皇帝也不会让他告病太久。</P>
而这次,竟然让胡致淳在家中多休养。</P>
尽管是因诚王之死,但依然说明了大问题。</P>
胡致淳已经失去圣心。</P>
他在这个位置不会太久了。</P>
朝堂之上,表面平静。</P>
暗地里已经波涛汹汹。</P>
胡致淳手下的官员个个人心浮动,惶恐不安。</P>
曾经与胡致淳不对付的官员,个个喜不自胜,恨不能大摆宴席。</P>
……</P>
诚王的死很快过去,京师没过几日便恢复如初。</P>
杨青易回到京师后,一直轻松惬意。</P>
这日,到了休沐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