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让砍伐足够的竹筒绑在身上,落水之后只要冷静不进行剧烈挣扎,可以借身上竹筒的浮力滑到岸边。”楼武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很残酷,可是家族在该做的准备都尽量做了,再溺亡的话,只能说是命不好。
军队在战时就是这样子的,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轻易办不到,结果就放弃去那么做。
知道那么一件事情吗?现代各国举行演习存在死亡指标这种玩意。这是真实存在的事情,越是局势紧张之下举行的演习,肯定是越加接近实战,死亡指标的名额也就更多。
“巫臣大夫。”楼令作为全军前锋肯定需要向导,包括熟知吴国境内地形的申巫臣,以及一些被俘后愿意帮晋军攻打吴国的楚军战俘。
申巫臣本来落后楼令几个身位,听到招呼加快脚步靠近:“上军将?”
渡江的时候,碍于各种限制,晋军只是少量战车被带到大江南岸。
楼令事先得知大江南岸的地形非常复杂,很多地方对战车的限制比较大,索性也就让全军舍弃战车,只是运过来了五百匹战马和骡子。
那样一来,正在行军的部队,绝大多数人当然是徒步状态,马和骡子基本上是被用来驮物了。
“我们距离‘梅里’多远,途中大致的地形怎么样?”楼令问道。
申巫臣答道:“大概是四百来里?途中的地形非常复杂,我一时半会很难说得清楚。”,他说的是约三百米的‘里’这种长度单位。
“这样啊?”楼令问得更精细:“路上的山谷多吗?”
申巫臣说道:“山谷倒是不多,只是大半为林中的通道,有些通道非常狭窄。”
现如今的吴地并没有多少城池,满打满算是城池级别的也就四座。
整个吴国在本土所建立的城池就四座,能够想象到吴国君臣不会花大力气特别去开辟通道,完全是走的人多了形成的道路。
没有特别修建通道的话,道路的状况一定不存在规格,并且沿途到底怎么是什么状况,确确实实是很难说得清楚。
“上军将需要多派斥候。到了植被密集的地方,最好是让斥候深入且详细侦查。”申巫臣本身就是楚人,并且在吴国待了好些年,真的太清楚吴人的秉性了。
楼令在哪一场战争中都异常在意情报的收集,尤其知道吴军喜欢偷袭和埋伏,哪能不加倍重视侦查力度呢。
所以,楼令派出去的斥候多达三十队,每一队最少是六名成员,光是斥候就撒出去近两百五十人之多。
这些斥候小队,远的距离三十里之外进行侦查,近的则是在本部周围之内展开探索与警戒。
如果这样吴军还能够成功偷袭或伏击,真不是说楼令不够谨慎,证明吴军确实是善于偷袭或埋伏。
在渡江来到大江南岸之前,楼令已经从斥候的汇报中初步了解情况。
大江南岸的植被真的太多太茂密,即便是没有成片的树林,也有各种超过成年人身高的草丛或是灌木。
幸亏当前的季节只是入夏,并没有出现植物大肆枯萎的情况,要不然楼令真的没有胆子在这样的环境率部行军。
初夏的植物还保持青葱,想要实施火攻需要准备大量的干柴以及火油,要不然很难让大区域的火势成型。
若是在一片绿色的环境中布置大量干柴?多瞎的人才会看不见呢。
如果想要纵火而大面积洒上火油?除非是全军患了感冒致使鼻塞,不然一定能够闻出味道不对劲。
当然,目前多数国家根本没有条件囤积大量的火油,哪怕是有条件囤积也舍不得拿火油来纵火。
那是因为当前火油远比想象中更贵!
进入植物枯萎的季节,想要采取火攻就自然具备条件了。
由于道路受限的关系,行军状态的楼氏所部,队伍被拉得很长。
那是多数时候,道路只允许三五人并肩而行,只有极少数的路段宽到允许十个人以上并肩。
“溪水真是多啊!”楼令估算只是走了十来里的路程,沿途就碰上了四条溪水,有些是当地人架了桥,更多是需要涉水而过。
一直待在楼令身边的申巫臣苦笑说道:“确实很多。”
沿途路过的那些溪水,窄的只有三四米,宽的则是十来米,好像还有同一条溪水却弯弯绕绕给挡住去路的情况。
楼令正要说话,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并且有人在从远到近的喊话。
走在最前面的楼武没一会来到楼令附近,说道:“斥候发现一股数量约在三百左右的吴军,他们在前方三里开外。暂时不确定是不是还有其他吴军的存在。”
“这一批吴军暂时并未察觉到我们到来,他们在一处森林边上停歇。”楼武进行补充。
申巫臣猜测道:“会是近期一直袭扰营地的吴军吗?”
有这个可能性,只是这股吴军距离营地超过十三里远。这已经超出营地守军出击的范围有六七里远了。
满是森林和植被茂密的环境,六七里地其实已经算很远。要是山地的话,会让实际距离变得更远。
楼令向申巫臣问道:“我们走的是必经之路吗?”
申巫臣答道:“是的,有架桥的就这么一条路,其余需要绕才能从浅滩涉水过溪。”
这样子啊?
楼令更倾向于附近不止那一股为数三百左右的吴军,只是不确认到底会有多少。
“武,你率部尝试歼灭那一支吴军,最好活捉他们的首领。若是无法全歼,一定要尽可能抓住更多的俘虏。”楼令认为没有比抓住俘虏问话,更能直接获取情报的方式了。
楼武应“唯!”离开。
因为发现了吴军的关系,楼氏所部的行军自然是需要停下。
楼令谨慎地将部队尽可能地收缩到一块,吩咐各部做好交战的准备。
需要在一片区域集结,肯定是要开辟出可以容纳的空间,一部分将士也就拿出事先准备的镰刀、斧头、锯子等工具来开辟空间。
申巫臣不断注视正在忙碌的楼氏众人,看着他们以非常快的速度清理周围的植物,充满感慨地说道:“上军将诸多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啊。”
像他们这样的人,知道制作某一些工具需要看材料,越是优越的材料更能打造出精良的工具。
楼令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他更多的关注度是在楼司安排弓弩手方面。
楼氏暂时并未刻意划分兵种。
所以,多数步兵兼任弩兵的职能。
弩嘛,只要扣动扳机就能发射。而十字弩打造起来真不是特别费劲,价格方面也很便宜,太适合用来大量列装“羡”这个阶层了。
硬要说的话,其实弩箭才是支出的大头,一场交锋打下来,每一个人射出三支弩箭,一千人使用弩的话就是近万支弩箭被发射出去。
要是几千的弓箭手,一整场的战役打下来,消耗数万或更多的箭矢都属于正常情况。
冷兵器时代,春秋时期各国的弓箭手数量不是那么多,绝不是缺少合格的弓箭手,主要是生产方式受限,着实无法短时间内制造出大批量的箭矢。
以为制作弓箭的难度全集中在制造箭镞上吗?错了,其实将箭镞装在箭杆上才是最麻烦的地方,再来就是安装箭翎。
可千万别说射出去的所有箭,它们全部可以捡回来再重复使用。射出去十支箭,能够重复使用的一般不会超过七成,可以重复使用的弩箭会更少。
哪怕是能够回收七成,讲实话损失其中的三成对很多家族来说就是很大的消耗,导致多数家族压根无法组织成规模的弓箭手。
前方已经传来厮杀声,听动静打得比较激烈。
“吴军被突袭,他们进行了示警。”申巫臣当然懂得吴语。
“示警?”楼令喊来楼司,吩咐道:“警戒范围扩大。另外,通知下去,今天在这里就地休息,各部派人向外围设置岗哨。”
这是楼令根据实际地形事先做出的决定,出了点差错就是少走了一段路程,没有抵达预定的位置。
其实,哪怕是没有遭遇吴军,眼见天色已经临近傍晚,晋军就是应该停下来了。
旷野之上传来一听就很明显的怪叫。
“这是吴军用来远程通讯的暗号,只是吴军的暗号经常会变,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申巫臣及时汇报。
距离太远的话,一旦句子长了的话,真的听不清到底在喊些什么。
事先约定什么音调代表着哪些意思,明显更加便于进行通讯。
楼令能够笃定周边还有另外的吴军,光是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直至夜幕降临,楼武才率队返回。
“逃窜速度太快,并且逃跑的人根本没有丝毫犹豫就丢下袍泽。只杀死了五十六人,抓住包括首领在内的三十四人。”楼武汇报。
楼令点头,说道:“立刻进行审讯。”
“需要顾忌手段吗?”楼武问得太耿直。
楼令摇头说道:“只要答案,不计手段。”
“分开审讯,多方核实。”楼令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有些事情不交代的话,不会太注意细节。
那是因为教育的问题。楼武一开始只注重军事上的教导,其它只能说过得去。
等到楼令要分封之后,才对楼武的一些教育进行恶补。
申巫臣听完楼氏父子的对话,看着楼武离去的背影,多少是有些提心吊胆。
有些事情啊,知道了并不好,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