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岸出现吴军,使得楼令不认为是一件坏事。
要是展开渡江都没有吴军出现,反倒会让楼令觉得无比危险。
“专门挑吴军主力在外征战的时候过来入侵,本就是最为恰当的时刻。只是……,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楼令心里也清楚快不起来。
联军帮助徐国和邗国进行复国,肯定是要耽搁上一段时间,一个半月的时间之内帮助两个国家完成复国,速度方面可以说已经显得极快了。
至于说没有选定国主?这不算什么事情,乃至于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楼令近期看出晋君周很纠结。
遭到吴国屠戮的邗国和徐国,重要的国君血脉死了个精光,只剩下一些远支,导致选谁都可以,选中的人又很难服众。
“国君有意让有继承权的公子或公孙过来,只是他不知道会不会得到卿大夫的支持。”楼令也是近期才察觉这一点端倪。
晋国拥有君位继承权的人一直不少,隔了好几代都有君位的继承权,只是排序上会显得非常靠后。
像是晋君周也在排序上非常靠后,能够回国继位完全就是一个意外。
而晋君周之所以被选中,压根就是当时的卿大夫在历经晋景公的高压,以及晋厉公的胡作非为之后,故意选了完全没有根基和助力的晋周。
所以说,历史上的晋悼公回国之后能够掌权,真真是非常的了不起。
楼令从晋君周的诸多作为中已经发现是一名聪明的君主,很希望晋君周能够一直聪明下去,行事方面不要过于激烈。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作为一国之君,无法容忍强势的卿位家族属于是一种理所当然,肯定会想要铲除或者削弱。这是屁股下的位置,决定了的想法和需求。
这样一来,国君与卿大夫天然存在矛盾,要看互相之间的相处方式怎么样,能不能避免让矛盾变得更尖锐,不使得所有力量都被内斗消耗或是无法对外获利。
在原版历史上,晋国是不想扩张吗?真的不想扩张就不会先后攻打赤狄和白翟,更不会接受侯晋的携土归附。
原版历史上的晋国之所以难以向外扩张,主要是内斗频发导致不能压服楚国和齐国,朝列国下手太容易导致列国形成以楚国或齐国为首的局面,一块对晋国实施围攻了。
看晋国的史书,会发现基本就是一部内斗史,先是公室自己斗,后来国君与卿大夫斗,更后来变成一众卿大夫自己内斗,最终国家被卿位家族所肢解和分裂。
当然了,要说卿大夫的存在全是负面,那肯定是不对的。
史学家已经给出了结论:成也卿大夫,败也卿大夫。
晋国现在分为三个派别,大致上就是郤氏和楼氏,范氏和荀氏,包含他们的附庸,再来就是没有投靠其中一方的中立派。
如果晋君周亲自下场,那么晋国就是四个派别,偏偏晋君周这一派会是实力最弱的那一方。
可能是晋君周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很难获得一众公族封君的全力支持,采取了对卿位家族的隐忍。
这里的得位不正,指的是晋君周并不是储君的身份,尤其继承权排序在晋君周前面的公子或公孙数量不算少,并不是说以篡位的方式获得君位。
换作晋君周是正常继位?起码一众公族从法理上需要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再来就是卿位家族不敢那么肆无忌惮侵蚀君权。
以晋君周的明智,他在没有能力自保之前,恐怕连试探制造几个卿位家族的矛盾,一点小动作都不会做。
所以了,楼令暂时没有看到晋君周明显地倾向于哪一方,也同样看不到晋君周有亲自下场的迹象,认为维持这样的状态挺好。
只不过,楼令也清楚晋君周不可能永远能够按耐得住。
这不,国内找不到突破口的晋君周,他想要从外部入手,比如挑选晋国姬姓子弟担任邗国和徐国的国主。
“能不能保证真实控制住国家是关键,楚国或吴国会不会将国家覆灭,倒是能够依靠晋国来震慑。”楼令认为先在南方下两颗钉子挺好的,就是存在的意外因素会很大。
实际上,楼令在知道原来他国之君也可以操作取代之后,思考过能不能推翻吴君寿梦的统治,改为晋国来选定由谁统治吴国。
可能性当然存在,并且只要这一次联军攻破吴国都城“梅里”的话,可操作空间非常大。
问题是什么?哪怕是晋国的这一次操作取得成功,想要维持仍旧由选定之人统治吴国,会让晋国付出极大的成本。这个付出的成本还不是一次性,必然是持续进行付出。
所谓的成本是什么?
晋国推翻了吴君寿梦的统治,想要保住所选之人需要安排精锐武力守护,再来就是在吴国进行驻军,驻扎的军队还不能少。
长期驻军是镇压后续的反抗,消灭存在的颠覆势力。这个过程不止会出现伤亡,后勤补给也要千里迢迢进行输送。
在使用武力的同时,怎么都要怀柔吧?那晋国就需要在承担驻军后勤的情况下,拿出额外的资源去收买所需要收买的群体。
以为只是需要出动军队和消耗物资吗?不止的。
晋国给邗国和徐国安排国主,邗国是淮夷人建立的国家,徐国是东夷人建立的国家,由晋国公室之人来当国主,还能解释是在增加“自己人”所统治的国家。
吴国已经重归诸夏体系,并不是一个异邦。
那么,晋国推翻名正言顺的吴国统治者,安排了晋国公室成员当国主,讲事实就是一种法统上的不正确。
所以了,晋国真的在吴国搞那种操作,一定要把所有诸侯吓死了。
想明白那一些层面的楼令,非但不会自己去干那种事情,连带有谁提议都会进行反对。
“君上需要安抚公室,再来就是为了以后监视吴国,想插手邗国和徐国的国主人选上的选定。”楼令刻意来找郤至,为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郤至立刻说道:“这么说,你是支持君上了?”
楼令很干脆的点头,说道:“试一试,成了以后会有不少好处;若是失败,也只是失败而已。”
操弄邗国与徐国真的跟操作吴国不一样,难度会小非常多,舍得放弃更是不会有一点后患。
再则就是从某些观点来看,楼令认为晋君周确实想要取代周王室,不然再是想从外部寻找破局的可能性,哪里干得出让亲戚担任他国君主的操作呢?选择听话的傀儡也会取得应有效果。
为什么不推翻吴君寿梦的统治,扶持一个傀儡来统治吴国?还是那一个现实,也就是关乎到成本。
邗国和徐国已经被吴国肆虐了一次,统治阶层几乎被连根拔起了。
晋国操弄邗国和徐国,安排晋国公室成员担任国主的同时,会迁徙过来相当数量的贵族。
晋国可以推翻吴君寿梦的统治,可是不能搞大清洗。不是办不到,一来是晋国需要爱护名声,再来就是一众卿大夫也不会同意。
今天,晋君周可以下令清洗吴国的贵族阶层,哪一天是不是也能那样对待晋国的贵族?
而吴君寿梦敢那么干,也真的那样子做,完全是他不用顾忌吴国贵族的感受。
以礼法而言,只有天子才够资格在出现失君的情况下,选择由谁来统治该国家,其余人干了跟造反没有区别。
所以,晋君周要那么干,无疑是决意取代周天子,并且表现出下了很大的决心。
“可是……”郤至皱眉说道:“我将会到手的利益呢?”
不是由郤至负责操作吗?想要上位的人肯定需要贿赂,他自然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那些落魄了的远支能给多少好处?即便他们答应日后弥补,由公子或公孙担任国主,你一样可以获得好处。暂时拿不到手可以视作放贷啊。”楼令说道。
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要说会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大概就是晋国姬姓可能仗着晋君周欠债不还,只是这样的概率很小。
郤至一想,觉得对啊,邗国或徐国的远支榨不出油水,反倒是晋国的那些远房亲戚可以先榨一笔油水,并且不怕他们欠债不还。
想通那一点的郤至看向楼令,说道:“你玩真的。”
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楼令却听得出来在讲什么。
“取代周王室对大家都有好处。”楼令大概能够猜出郤至的心态,强调道:“大大小小都会有好处的。”
郤氏之主是郤锜,不出意外也是会由郤锜的嫡子来接任大宗之主的位置。
郤至是郤氏的小宗温氏之主,取代周王室之后的分封,很难说是以家族来分立封国,或是卿大夫人人有份。
要是卿大夫都有份,等于郤氏、范氏、荀氏都会出现难题。
毕竟,那三个家族是一门两卿,卿大夫都得到分封,可不是等于家族被切割了?
这也是郤氏、范氏和荀氏对要不要支持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会感到难以抉择的原因之一。
没有大宗之主会允许小宗独立自主,一旦发生那样的事情,肯定会让家族的实力遭到削弱。
多数的小宗之主,他们其实不会寻求独立自主。原因是背靠大家族能够获利的地方更多,可操作空间也大。
荀氏出现智氏想要独立自主,主要是作为宗主的中行偃将家族的资源过度倾斜到小宗中行氏,让智罃感到了绝对的不公平。
而郤锜不止跟郤至感情极好,并且一直很照顾温氏的利益,自然不会让郤至谋求独立自主了。
可是,一旦面临获得分封成为一国之主的诱惑,肯定会让郤至感到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