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会盟名义吗?(2 / 2)

“并不是要求诸位奏请国君增兵。”楼令先提到这一点,再说道:“寡君与列位之君自会商讨。邀请诸位前来,为形成列国贵人的共识。”

诸侯形成共识还不够,也要贵族阶层达成共识。

那就好像是当前楚君招想跟晋国暂时休战,结果下面的人不同意,光是楚君招一头热根本没有什么用。

楼令也将这一次的事情视作预热,达成从上至下的共识,便于日后有相关的经验。

不是晋国要求列国再增兵?那么对于多数人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少数人需要深思的事情在于,一旦楚国真的去掉王号,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周王室会在楚国去掉王号之后,恢复他们的鼎盛?这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嘛。

要说周天子恢复一定威望,倒是会发生的事情。

奈何周王室现在几乎没有硬实力,压根不可能让诸侯乖乖听话,顶多就是让周天子多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体面。

邾国、杞国和鄫国的代表,他们知道没有自己说话的份,只是带着耳朵前来当听众。

代表齐国而来的国书,他需要思考的事情可就多了。

曾经的齐国也努力想要让楚国去掉王号,看楚国仍旧称王就知道未能成功。

总得来说,齐国绝不愿意看到由晋国来完成去掉楚国王号,可是他们目前又不敢捣乱。

所谓不敢捣乱的根由,不是齐国没有那个胆子,主要是齐国想要实现吞并莱国这个目标,不敢在目下惹怒晋国。

“要悠着点,不让君上干出糊涂事啊!”国书心想。

齐君环继位了几年的时间,对外表现得极为优秀。

那是晋国足够强势,齐君环看到了这一点,不想历代先君明明没有那份能耐,偏偏就是要跟晋国过不去,搞得每一次都被揍得满头包。

齐君环一方面表现出对晋国的尊重,另一方面将吞并莱国提上日程。

且不管晋国为什么选择默许齐国吞并莱国,反正齐国贵族阶层看到了齐君环优秀的一面。

对外优秀的齐君环,他在处理内部事务上就让很多人担心了。

高氏的由来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

国氏的由来则是齐桓公时代重臣国懿仲之子。

两个家族是齐国的“二守”。

这个“二守”就是称号,他们轮流在齐国执政,历代齐国之君想做什么,没有获得两个家族的支持基本办不成。

而高氏和国氏有“二守”的称号,根由在于他们跟周天子的关系。

轮流在齐国执政的高氏和国氏并非周王室公卿,怎么就跟周天子有关系了呢?因为历史上高氏和国氏担任齐国上卿是由周天子来任命。

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周天子操控着齐国。

时至今日的阶段,周王室已经管不到齐国,齐国却是乐意给晋国的霸业捣乱,一来是齐国想要恢复荣光,再来就是齐国上卿由周天子任命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了。

因为有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试问历代齐君会怎么看待国氏或高氏呢?

所以了,齐君环有机会一定会搞掉国氏或高氏,近来也显示出相关的苗头。

国书和高固担忧齐君环搞幺蛾子,只能说出现那样的担忧简直是太对了。

楼令与齐国和邾国、杞国、鄫国的沟通很顺利。

多数卿大夫与负责邦交的国家沟通,一样没有遭遇到什么难处。

郤至这边出了一些状况。

有些南方国家听到晋国要逼迫楚国去掉王号,脸上笑眯眯,内心则是卖卖批。

之前提到过了,多数南方国家对楚国的强大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知道现在的晋国很强势,只是不认为楚国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

晋国很强大,这一点没有错。

逼迫楚国去掉王号?那不等于是在动摇楚国的根基嘛!

楚国无法报复晋国,收拾同在南方的国家却是很容易啊!

“胡国、沈国和钟离的君臣,他们当夜就跑了。”郤至的脸色很黑。

楼令:“……”

没错,活得清醒的一些国家君臣,他们得知会盟是为了一块逼迫楚国去掉王号,连夜进行了开溜。

“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吗?”郤至是强国的大臣,可能就没有在乎过小国君臣的想法。

楼令讲出答案:“他们距离楚国太近。”

“要有其它什么原因,一定是认为我们达成目标,不会去管他们的死活。”楼令补了一句。

郤至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说道:“我们还真的会不管他们的死活。”

不是晋国愿意看着楚国吞掉那些小国恢复元气,纯粹就是那些小国并非晋国的盟友,再来就是那些小国可能在遭遇楚军入侵连十天扛不住,没有等来晋军的支援就先亡国了。

“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郤至知道事情办砸了,担忧被笑话。

会有什么影响吗?

对晋国可能没有影响。

对郤至个人的声誉肯定会出现影响啊。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在事后清算。”楼令指的是,与楚国打完,顺便收拾胡国、沈国和钟离。

本来楼令只是想要安抚郤至,后来越想越觉得有必要。

楚国一直有北损南补的国策,在这个国策形成之前,他们北上战败其实是无差别对周边小国动手。

所以在“城濮之战”后,南方直接消失了很多小国,他们成了楚国恢复实力的养料。

现下,楚国的南补策略因为各种各样的蛮人部落拼死抵抗,进行得很是不顺利,调头对东边小国下手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楼令已经从郤锜这里得知一旦吴国拒绝会盟,或是吴国答应没来,处理完楚国的事情之后,要去教训吴国的事情。

既然郤锜要对吴国用兵,收拾胡国、沈国和钟离就成了顺路的事情。

讲实话,楼令知道教训吴国很有必要,可是削弱吴国会帮楚国大忙。

问题是什么?吴国先后两次戏耍晋国,极可能会发生第三次。

有道是事不过三,晋国也要维持住颜面,不能在三次被戏耍之后无动于衷。

要是这一次教训吴国,能够让吴国对晋国的强大有清醒认知,使得吴国臣服于晋国,坏事就变成了一件好事。

所以,楼令没有劝阻郤锜,接下了派人探路的任务。

“君上想要去‘湛板’展开会盟。”郤至拿这一件事情出来讲。

“到‘湛板’也好。”楼令知道那是在什么地方。

当地位处楚国“方城”之外,看地理位置其实很重要。

晋国要去那一边与诸侯会盟,楚国决不能什么反应都没有。

那样一来,无论楚国是什么反应,晋国想让楚国动起来的目标就实现了。

这是建立在以晋军为首的联军进入陈国地界,结果楚国仍旧没有反应,晋国必须进一步刺激楚国的需要。

那个“湛板”就在楚国的“方城”之外,楚国要是坐视晋国跟诸侯在那个地方会盟没有动作,跟他们给晋国跪下就没有区别。

到那种份上,楚国仍旧选择忍耐?晋国极可能就要采取更激烈的行动,可以是尝试打破楚国的“方城”防御链,也能够转进蔡国,再做出向“郢”威逼的态势。

“话说回来,我怎么对‘湛板’这个地方感到莫名熟悉呢?”楼令很确认以前没有去过,迷惑是不是某次观看山川舆图扫过一眼。

这是楼令没有魂穿之前看过“湛板之战”的视频,只不过被搁置在记忆的角落了。

那是晋平公时期爆发的大战,发生在周灵王(前557年)。

晋国在今年(前565年)选在“湛板”与诸侯进行会盟,要是楚国出兵的话,大概率会让“湛板之战”提前爆发。

因为楼令对“湛板之战”没有了印象,自然也就忽略发生“湛板之战”已经是晋平公当政的时代。

实际上,晋君周到目前没有看出身体有什么毛病。

历史上的晋悼公并不是突然薨逝。他因为染上风寒而卧床不起,恰好当年又发生日食,身体糟糕再加上精神层面的消极,于冬天病逝了。

日食跟精神消极有什么关联?现代人知道发生日食是自然现象,古人不那么觉得啊。

以春秋时代的医疗条件,感冒真的会死人。

别说是春秋时代,到清末时期一样很多人只是患上感冒就病死了。

所以,历史上的晋悼公是死于风寒,并非卿大夫再次弑君。

“吴君答应会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郤至告诉楼令这个消息。

在那个消息传过来之前,晋国君臣已经带上其他国家的君臣进入楚国境内,抵达“柏”这个位置。

联军进入楚国境内,没有攻打楚国的城池或村庄,同时并没有楚军前来拦截。

中间出了一件事情,郤锜想要顺道灭掉胡国,晋君周以为不妥拒绝,楼令、中行偃、士匄也进行了规劝,好劝歹劝才让郤锜答应在会盟之后再灭掉胡国。

“吴君已经在来的路上,不会像前两次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又食言吧?”郤至很怀疑这一点。

楼令张了张嘴,想要说一点什么,意识到自己对吴君寿梦的行为无从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