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晋国没楼令得散(1 / 2)

齐国短期内不会对楼氏造成威胁。

乃至于长久的以后,除非是晋国极度衰弱,要不然齐国一样不会成为晋国的威胁。

那是齐国所处的地形所决定,有着太多的防御漏洞,哪怕是花费大代价修建长城和关隘,一样无法将国防漏洞完全堵住。

“我记得齐国在历史上有修建长城,到底是姜姓吕氏修的,还是妫姓田氏修的呢?”楼令倒是记不得了。

事实上,齐国的长城是妫姓田氏所修建,东起“琅琊”的海边,西达“平阴”的济水之边,中间含括了一部分五岳,全长六百一十九公里,跨越一千五百一十八座山峰。

那么,齐长城有起到什么作用吗?应该算是有,迫使秦军灭齐时期从北部进军。这是因为齐国修的长城在国境西南,认为北部有大河以及济水作为天然屏障,没有在北部或正西方向修筑长城。

以当前……,也就是周灵王七年(前566)年的天下格局来看,齐国不具备对晋国的任何威胁,仅是范氏就能够单独痛殴齐国。

如果齐国吞并莱国,短时间内一样无法对晋国形成威胁,倒是对范氏有了一定的威胁了。

“目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对晋国造成威胁,他们反倒要怕晋国主动出击。或许可以在列国陷入虚脱的时候,尝试灭掉郑国?”楼令开始思考起了这个可能性。

郑国只剩下都城圈以及东部区域,甚至是卫国和宋国占领了郑国东部的局部区域。

以事实而论,郑国陷入了极度的衰弱时期,不止是大部分丢失了大部分疆域和人口,国内也是人心惶惶的情况。

有道是趁他病要他命,晋国真没有比在当前消灭郑国的更好机会了。

只不过,晋国也有晋国的难处,连年征战之下各个家族资源储备不足,人心方面也比较思定。

“更重要的事情是,现在消灭郑国对我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楼令觉得自己可以推动近期内对郑国展开灭国之战,只是对国家有利,不代表就是对楼氏有利。

楼令将消灭郑国对楼氏的利弊当成作业交给楼小白研究。

结果,楼小白根本没有思考多久,说道:“恐怕是弊大于利。”

“原因?”楼令问道。

楼小白很直接地说道:“我家的重心在北部和西部。”

是的,郑国无法给晋国造成什么麻烦了。

问题是,只要郑国一天存在,起码他们可以搞出一些幺蛾子,吸引来自晋国的注意力。

晋国以南部为重心的卿位家族是哪几个?数一数会惊讶的发现郤氏、范氏、荀氏的利益大多在南部。

范氏虽然在攻略鲜虞,但是那边的地形以山区和湿地、沼泽为主,他们只是想剪除来自狄人、戎人、夷人以及各种杂胡的威胁,没有太大的领土野心。

占领了土地总是要能够利用,对吧?

山区和湿地、沼泽哪怕有利用价值,可是对于想要展开农耕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范氏的封地主要集中在晋国中东部和东北部、东南部,西部只有不多的几块。

等范氏解决了东北部的威胁,他们一定会全力发展“沫”这个区域,力量必然是进行南移。

郤氏的封地其实分得比较零散,硬要说哪里的封地最多,当属晋国的中南部和西南部。尤其是“温”地对郤氏的重要性,恐怕不用过多强调吧?

因为“温”地粮食产出十分量大,没有以“温”地为重心更合适的扩张方案了。

郤氏目前在郑国北部还增加了大片的封地,注定会继续向南进行扩张。

荀氏的封地分得更散,不太好判断他们一旦进行扩张,会选择以哪一边作为扩张方向。

荀氏在河西有“辅氏”这一块封地,他们的“荀”地和“智”地在河东区域。这样看的话,论起来荀氏也很适合向西或向北进行扩张。

只不过,楼氏已经抢先动手,西部或北部留给荀氏扩张的位置几乎没有。

考虑到旬氏在晋国东南部也有封地,他们无法斗倒楼氏为前提,向南扩张成为目前的唯一选项了。

郤氏和范氏、荀氏都想向南扩张,不用楼氏进行推动,三个家族出于利益需要,一定会想要灭掉郑国。

这里也就产生了很多的难题,他们可不止推动灭掉郑国的战争那么简单,怎么来对利益进行分配才是重中之重。

“无论谁力主发动灭掉郑国的战争,极大可能性会遭到范氏和荀氏的阻拦。”楼小白笑呵呵地往下说道:“尤其是荀氏的抗拒会最大。”

毕竟,其他家族还有得选,荀氏是真的没得选了。

说荀氏会没得选,不止是他们在北部和西部没有扩张的余地,还包括郤至对三戎展露出足够大的兴趣。

“郑国不亡,对卫国的兼并战争很难开启。留有一定实力的郑国,想要攻克他们的‘新郑’绝不容易。我家在北部、西部继续扩张,需要对成果进行消化,他们却是停滞不前……”楼小白说着发出一阵“呵呵呵”的笑声。

好了,楼令现在完全确认一点,自己这一位嫡长子野心不小。

“尽管小白在以往已经有所展露,不像从齐国回来之后这样雄心勃勃啊。”楼令十分确认这一点。

那样子的话,楼小白去了一趟齐国,受到什么刺激了?

“啊?我家已经驱离秦廷,短时间内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自然是要与几个卿族竞争了。”楼小白也是有读史书的:“即便我们不想跟他们争斗,一样会被视为目标。父亲,儿子说得不对吗?”

对,非常对!

楼令对楼小白有那样的认知很高兴,只是心里也有了忧虑。

算计的话,没有谁敢保证不会遭到反噬,尤其是试图算计所有人。

“为父在做什么,你知道吗?”楼令问道。

楼小白怎么会不知道?

那么,楼令现在的目标是什么?他想让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退而求其次则是尽可能地实施扩张。

无论是哪一个目标,前提都是晋国内部维持稳定,反正就是不能爆发大规模的内战。

以郤氏、楼氏、范氏、荀氏当前的体量,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被完全消灭。

只要无法短时间内消灭,时间一长必然存在更多的变数,导致内战拖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分出胜负。

当前阶段的晋国爆发内战,首先楚国就要高兴死,其他国家有一个算一个也要笑歪了嘴。

毕竟,作为独一个超级强国的晋国,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进行一轮扩张却是陷入内乱,不止是让各国失去最大的威胁,内战过后的晋国在实力方面也肯定遭到削弱了。

楼令是不知道啊,没有他的历史之中,晋国确实是在对外占尽上风的阶段,屡屡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导致失去了绝佳的扩张机会。

其实,历史上不是没有人想当糊裱匠,奈何就是无法获得多方信任,乃至于本身就深陷棋局。

以士燮为代表人物,他多次尝试弥合内部的矛盾,尝试无果干脆用绝食而死的方式来让范氏避祸成功。

而楼令无法完全消除内部矛盾,他确实有条件进行弥合。

所谓的条件是,起码楼氏跟另外三个卿位家族都是联姻关系,最主要的事情是说的话让郤锜和郤至都愿意听。

最强的郤氏不是那么过分压迫范氏或荀氏,作为实力较弱一方的范氏、荀氏哪有魄力主动挑起战争呢?一旦真的开打,即便是范氏和荀氏结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郤氏加楼氏啊!

“你好好思索,将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好好地想透彻,想清楚了来告诉为父。”楼令认为有必要收一收楼小白的心,起码不要过度野心勃勃。

再次得到一份作业的楼小白心中暗自发苦。

关于做作业这一种事情,楼小白从孩提时代做到大,很快要成为孩子的父亲,结果还要继续做作业?到底做到什么时候算是尽头啊!

“你也有事做。”楼令看向楼武,说道:“近期尽量了解郑地的事情,写一份那边的山川地理以及风土人情报告给为父。”

楼武难掩激动,应道:“诺!”

并非楼武意识到将有封地感到激动。

有些人觉得父母烦人。

有些人想被父母烦而不得。

一个天大的事实,只有在乎和关注才会念叨,不在乎连看一眼都缺少那种心情。

楼氏作为一个家族很庞大。

楼令现如今的子嗣也是众多。

在封建时代,作为大家族的父亲很难公平对待每一名子嗣,愿意或不愿意都只能对嫡长子进行特别对待。

原因太过于现实了。

要是大家族的家主关注嫡长子之外的儿子,会给得到特别关注的儿子产生额外的野心,也是在逼嫡长子针对这名受宠爱的兄弟采取行动。

楼令已经决定将“密”分封给楼武作为封地了。

这样的安排并不是绝对合适,只是楼令真的需要有一名儿子在郑地发挥作用,防止那边从郑国投奔过来的贵族产生头领。

至于说那些贵族跟楼武抱团?楼令活着的时候不构成任何问题,倒是会成为楼小白接任成为楼氏之主的一道考验。

“如果小白连这一关都过不去,最终被楼武所取代,好过楼氏葬送在小白手中。”楼令其实挺怕的。

楼令知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传世”这句话。

一个人没有死亡之前,怎么去盖棺定论?

以为杨坚眼瞎才将太子之位给了杨广吗?那是杨勇各方面太过不堪,作为皇子的杨广各种表现无比耀眼。

李隆基到底是不是接收武周财产,捡了一个盛世的便宜,且先不来下结论。反正最后就是他将大好局面搞砸,甚至是他一手导致李唐的毁灭。

要是杨广在完成大运河之后驾崩,先别管随帝国会不会被门阀世家瓜分,起码他在后世得到的评价会高一些吧?

至于李隆基?后世给予的评价就是:死得太晚了。

楼令自己?他已经有了目标,不管实现其中的哪一个,甚至是都未能实现,还能少了一个“文”或“武”的谥号么?

对,春秋时期的卿大夫也有谥号,不止是晋国的卿大夫,列国的“卿”都有谥号,并不是天子和诸侯独有。这一项规则贯通整个封建王朝,只是其他朝代不如春秋战国的大臣那么好获得谥号。

楼令想离开“新田”返回“太原”去。这是他认定留在“新田”会被卷入风波之中。

什么风波?要么是郤氏讨伐某些公族,不然就是祁午被迫下台。

在祁午要不要下台这件事情上,可不是只有郤氏在发力,范氏与荀氏同样表达了明确态度,只剩下楼氏没有表态了。

某一天,楼令得到通知,说是三天后需要入宫,讨论的话题就是要不要罢黜祁午。

这种事情一旦确认议题,其实就是结果已经注定。

“上军将,午只能主动去职了。”祁午过来拜访楼令,讲这话的时候充满了担忧与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