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严厉警告的一众诸侯,反对的人不敢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回去之后不免会讲一些怨言。
齐国和宋国的君臣最为喜悦。
两国的君臣当然希望这一场战争能够继续下去,并且是打得越激烈越好,一个是想晋军被消耗得更多,另一个则是希望楚军可以更加死伤惨重。
只是吧?因为郤锜在会议上太过强硬的关系,列国的史官如实记录,后人可以看到那些史书,不知道会怎么评价。
如果是晋国之君替代了周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随后晋国再对文明有足够的贡献,后人当然会认为郤锜是一名伟大的人,是他带着晋国从原有的辉煌走向新的辉煌;换作晋国最终的结局不好,给予文明的伤害最大,无论郤锜或者是哪位晋国高层在后世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当然了,要是有人执笔写小说,将小说写成经典,有些人在历史上干过什么不重要,有的是人会因为小说剧情而去崇拜。
不是开玩笑,很多人真的会将小说当成真实的历史。例如《三国演义》里面好多人物失真,他们在小说中得到美化或丑化,没有多少人会去查历史,只会把小说所写的内容当成真的史实。
另外,不会没有人不知道罗贯中是将元末所发生的事情,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套个壳写成《三国演义》的吧?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
当然了,《三国演义》绝对是一部经典巨作,并且有着很高的军事价值。
关于后女真的将领看《三国演义》学兵法这一件事情,好多人当成了谣言,它却是真的!
也就是楼令没有时间,再来是怕得罪人,要不然想把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小说形式写下来。
为什么会得罪人?那简直就是废话。
小说需要有区分人物层次,最为起码的就是有好人或坏人。
因为是基于史实去写的关系,与晋国或楼氏为敌的人,他们都会被写成反派。
当前的很多“反派”活着,他们也会有无穷尽的子孙,知道有那么一回事,一定要将楼氏恨死了。
同时,里面的斗争涉及列国高层和各家族的博弈,讲实话就是不适合流传出去。
当然了,小说区分正派和反派,真实的历史只有成王败寇。
也许等楼令晚年,身体素质无法支撑出征,哪一天会开始去着手撰写。
注意,是撰写,也就是一定会存在艺术加工。
这一部着作再弄成铜版雕刻,等着后人来掘坟发现。
因为已经决定从国内调兵前来轮换的关系,以晋军为首的联军并未展开新的大举攻势,更努力的是加固自己的营寨以及恢复占领的第一道防线上的工事。
楚军为什么主动撤离第一道防线?那是他们也撑不住,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休整。
这样一来,战线上不说完全停止交战,规模却是显得并不大。
有那么一件事情,以往即便是爆发交战,两边的贵族还是会频繁互相走动拜访。在这一次战役之中,不知道是打红了眼,还是察觉到时代在发生改变,互相拜访成了极少数人会做的事情。
楼令返回战线侧翼的营盘,喊来楼小白进行嘱咐。
“你回去之后,明年不用再南下。”楼令看到了楼小白脸上的诧异,说道:“我们不能让秦国安稳下来,你明年带一个‘师’西征,以干扰和破坏他们的生产为主。”
楼小白有些犹豫,说道:“正在爆发国战,我们出动私军继续入侵秦国,会有闲言碎语吗?”
楼令当然知道会有闲言碎语,话却是说道:“我们保持两个‘师’的兵力参加国战,并不是没有履行义务和责任。”
什么是封建?
只要完成义务和责任,国君都不能干涉贵族做额外的事情。
至于说一切为了国家?真正封建时代敢喊出这种话的人,他没有多久不是病死就是会死于意外。
“可以从狐氏征兵吗?”楼小白认为以袭扰为主,擅长骑马的狐氏之人很有用。
楼令笑着说道:“家族征召一个‘师’,你能从其他家族借到多少兵力,取决于你的能力。”
楼小白马上知道自己的权限有多大了。
“总之,不要让秦国有喘息之机。”楼令将这一句话说得非常严肃。
目前的秦国,他们在“雍”都城圈的废墟都还没有被清理干净,一定会尝试恢复被破坏的生产设施,重新开展新一轮的农耕。
想做到那一些的秦国中枢,他们必然需要从其它区域征调来人口。这样也就给了楼氏再次削弱秦国的机会。
明白说就是,楼令需要楼小白率军去杀人和掳掠,不让秦人有过舒服日子的机会。
这是总体战的一种,哪怕短时间内造成的破坏不大,长时间实施下来很容易让一个国家崩溃。
等秦国筑起函谷关之后,为什么秦军一再失败还可以卷土重来?因为他们有函谷关作为屏障,有可以安稳生产的后方。
与之相反的是,秦军可以肆意入侵列国破坏生产设施,不等列国重新修复,下一次秦军又来破坏,极长时间的此消彼长,不可能再逆转局势,没有被灭之前都算是在苟延残喘。
楼令当然知道想要灭掉秦国不容易,只是不妨碍楼氏将秦人逼得向西迁徙。
关于迁徙这种事情,秦人极为擅长。
其实,秦国在秦穆公之前,大多数秦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
从秦穆公之后,半数的秦人才转为从事农耕。
等多数秦人以农耕为主,要到商鞅变法之后了。
当前的秦国正是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时代,一旦“雍”这个都城圈难以从事农耕,他们还能够向西转移,前往“冀”附近开展农耕,或是在其它区域过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所以,楼令并不奢望能够完全消灭秦国都城圈的秦人,更多的是想逼迫当地的秦人自行迁徙离开。
与此同时,楼令更知道战略意图短期内难以达成,后面秦国也一定会反扑。
“去吧。”楼令注视着楼小白,微笑说道:“你已经扬名天下,去获得更大的战功。”
楼小白露出灿烂的笑容,行礼后面朝楼令倒退了几步,再次行礼才转身离开。
这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从战区离开,他们都是返回各自的封地,征召新的兵源,收集接下来的战争物资。
离开的人以各个家族的世子居多,他们带走了大量的辅兵以及一部分伤兵。
毕竟,很快就要秋收,随军的辅兵本就是劳动力,能带回去参与劳作,不会让他们留在战场上。
那些回去参与劳作的人,他们在秋收完成之后不会再返回战区,自家的主人回不回得去就很不好说了。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搞出来的动静有点大,一度让楚国君臣误会联军想要撤军。
等了几天,楚国君臣才琢磨过来怎么回事。
“他们要轮换参战部队!”子革只能说很羡慕。
或者说,楚国这边的家主都很羡慕。
楚国一次性出动三十多万大军,国内可用兵源没有剩下多少。
连带的,各个家族需要依照兵力配属相关的辅助人员,劳动力被征调的数量也是极多。
他们哪怕是想抽调部队轮换,讲事实就是各个家族很难从封地征召到多少部队了。
“让各个家族的农夫回去吧。”楚君审主动说道。
一年不从事生产,有相关库存的家族,他们的日子顶多就是难过一些。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一场战役会打得旷日持久,两年不从事生产,好多家族不止军需难以补充,可能在第三年就要破产了。
楚君审阴沉着一张脸,说道:“派人向南方各个部落征调壮丁以及健妇。”
蒍以邓小声说道:“我们与联军在这边僵持,向南方各部落征兵,一旦出现乱子……”
“他们又不知道战事的进展。”子革说道。
谁不知道一旦南边各部落乱起来,会让主力在中原战场的楚国南边失火?
正是因为南边各部落乱起来会让楚国的南边失火,更加要趁着那些部落不了解战争进程,抽调他们更多的壮丁与妇人。
沈尹主动请缨道:“由臣去办吧。”
楚君审颔首道:“那便你去。”
这一场战役打到现在,楚军不算各种受伤,仅算战死和失踪的人数已经超过四万。
那四万战死或失踪的人之中,蛮人占了一万七千。
他们猜测联军不会好到哪去,最少也该战死两万以上。
若是论伤亡数字,发生在“杨梁”的这一场阵地攻防战,并非有史以来最多,只是该场战役会继续进行下去,结束的那天会出现多少伤亡,谁都无法事先估测。
楚国君臣并不拿蛮人当人,认知之中是跟联军打了个一比一的交换比。这个也是他们愿意继续打下去的主要原因。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战死数量真的有两万那么多吗?其实并没有。
各国汇报的信息综合起来,战死和失踪的人约是一万四千左右,比楚国认为的数字少了三分之一。
交战双方各自估测的伤亡数字,肯定是会存在疏漏,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只不过,发生在“杨梁”的战役,确实比他们事先预料的还要惨烈。尤其是箭矢的消耗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打到现在,敌我双方的箭矢储备已经告罄,两边不得不派出大量随军人员收集芦荟与竹子,工匠没日没夜打造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