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发溜达了相当多的地方,亲眼看到晋军在郑国北部做什么,一开始看得迷迷糊糊,慢慢搞懂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这是不走了啊?”公子发察觉到这一点,一股凉意从天灵盖直接蔓延到脚底板。
大批的郑人正在被晋军转移。这点倒不算什么反常,胜利一方押解俘虏回国是很正常的事情。
存在反常的地方是,晋军将搜罗来的物资集中,一点没有运回去的迹象。
另外,晋军不止在大肆清场,他们还修缮了各处的村庄。
“一定是想长期占有才会修缮,不然晋军是在帮我们(郑国)修缮吗?”公子发浑身都在颤抖。
发现这些的公子发一刻都不想多待,只是也无法当即回去,要先再去拜访晋国的那些卿大夫,再当面提出告辞。
并不是单纯因为公子发的队伍中有不少晋军,才让他无法回去。
在当前时代,不告而别是一种极其没有礼貌的事情,贵族之间这么干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反目成仇。
我好好招待你,结果说一声都没有就跑?到底是在哪里招待不周,以至于你干出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对我有了怨怼。
好了,可能会有怨怼,不是等于结仇了吗?
那……,是不是该做好相关的准备,等着大打出手呢。
所以,作为客人要离开,确实是需要说一声,免得发生什么误会。
公子发去见了晋国的几位卿大夫,极力伪装自己什么都没有发现,一一拜访再提出告辞。
“这位公子没有历经过风浪,演技压根不行。”楼令对公子发的行为作出评价。
郤至好奇问道:“演技?”
春秋时代确实没有“演技”这个词。
应该说,春秋虽然是创造最多成语的时代,但是春秋时代本身的词汇很稀少。
实际上,现代天朝很多都是“舶来”的词汇,大多数还是近现代才从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那边拿来用。包括但不限制于服务、组织、纪律、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超级多的词汇。
所以,真的有穿越这么一回事,用现代的遣词用字去跟古人交流,哪怕学会了古人正在用的发音,古人真不一定能够听懂穿越者说的词汇是什么意思。
楼令犯了穿越者都会犯的错误,不得不解释“演技”是什么,又因为春秋时代没有戏剧等娱乐项目,单单是“演技”这个词汇却是说了近百个字才让郤至搞明白指的是什么。
毕竟,凡事都要有基础逻辑,没有那个基础逻辑就不存在上层结构。没有相关的基础概念,怎么去做到一点就通呢?
“你这么一说,显得极其复杂。不过,他发现对我们是好事。”郤至说道。
他们为什么同意公子发到处去溜达?不就是要让公子发自己去发现正在发生事情,再从中明白严重性嘛。
今年,晋军并不撤军。
只不过,不撤军并不代表没有进行纳赋人员的轮换。
部队不轮换,超过服役期限就要由下达征召命令的人提供后勤保障,哪怕库中的积蓄再多,能省怎么可能不省。
所以了,麾下部队即将到服役期限的时候,下令征召的人会很有自觉地召唤新的部队来轮换。
军队的轮换方式是,各个家族的家主在封地下达征召命令,等封地的部队抵达郑国北部,原本驻扎在郑国北部的驻军回国解散。
如果楚国或郑国关注晋国本土,他们会发现晋国在临近冬季前有大动作,再被吓得胆战心惊。
郤氏、荀氏、范氏、楼氏这四个卿位家族都下达了新一轮的征召命令,其余当年没有纳赋的中小家族得到命令集结南下,晋国新一轮起码有八万将士集结起来,加上在郑国北部的驻军,等于晋国一次性发动了将近二十万部队。
那是近二十万有经过训练的部队,并不是胡乱拉壮丁凑出来,以所处年代而论,真的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量。
很明显的事情是,一次性征召二十万军队并不是晋国的极限,要是列国发现这一点,他们会更加害怕。
同时,几位卿大夫之中的郤锜和士鲂已经启程回去本土。
郤锜回去,不是国内发生什么大事。
作为晋国的中军将,军事和政务两手都抓,堆积了一年的公务不能不处理。
再来就是郤锜生病,需要回国去调养一段时日。
不出意外的话,郤锜在来年春播之后,会再次南下来主持对郑国的讨伐。
另一个回去的士鲂就是真的碰上了大事。
那是范氏治下有赤狄反叛。
那些反叛的赤狄,他们与鲜虞人勾结,入侵肥国又劫掠范氏的村庄。
士鲂回去主持镇压反叛的赤狄人,有可能还会去援救到处烽烟的肥国。
本来应该是士匄回去。
只不过,赤狄人的反叛对范氏来讲已经不是第一次,没有让范氏感到过于紧张。
士匄决定留在郑国,抓住机会与郤至、楼令增进彼此的关系。
“等郑国君臣发现我们的部队进行轮换,他们会再一次派来足够分量的人,启动正式的谈判。”楼令说道。
“他们会屈服的吧?”魏颗问道。
楼令要回答被狐雍抢了先。
“他们敢不屈服?”狐雍说道。
魏颗近期才来到“管”地,之前在率军南征北战。
一同过来的还有狐氏之主狐雍,以及其余中小家族的一家之主。
郤至看了看魏颗,又看了看狐雍,嘴角微微往上勾。
以统属关系的话,狐氏是楼氏的附庸,看上去魏氏也靠拢向了楼氏,四舍五入就是郤氏麾下多了两个实力不弱的家族。
而因为魏氏、狐氏表现出紧紧跟随楼氏的关系,楼氏看上去不比荀氏、范氏在纸面数据上的实力相差太大,着实是让郤锜和郤至都觉得很有面子。
我的一个小弟,他在实力上跟两个老牌家族实力相差无几。
我很强,我的小弟更强。
是不是说明我这个大哥当得很称职,非常值得骄傲?
当然,前提是楼氏没有想要脱离或跟郤氏敌对的迹象。
至于楼氏会不会跟郤氏为敌?
在世人看来,楼令以及楼氏有当前的成就,离不开郤氏的扶持。
因为世人的看法,楼氏跟郤氏和平分手都能算是忘恩负义,楼氏敢攻击郤氏则是大逆不道。
有上面两种普世价值观,等于楼氏身上套着枷锁,多么失去理智才会干出那种事情呢。
名声在很多时候通常显得没有什么鸟用。
可是,往往觉得名声没有什么鸟用的人,他们一定会陷入千夫所指的窘境,乃至于是自己走了一条绝路。
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类,当然不是因为纯粹有一个好名声,必定是能够给多数人带来利益,或是为其剪除威胁,也能是抱团取暖,无法缺失的要素是至少使人愿意相信其信誉。
背叛者天然不可信,无论是因为何等理由而背叛,完全是注定的真理。
因此,得是郤氏主动干出什么伤害楼氏的事情,楼氏才有理由与郤氏和平分手。
楼氏攻击郤氏?那得是郤氏对楼氏干了极其过分的事情。郤至做的事情不到极其过分的程度,楼氏还手一样会被世人觉得忘恩负义。
当然了,由于楼令发展路线的规划,郤氏跟楼氏当前不存在什么冲突,甚至还能够形成很大的互补。
因为存在很大互补的关系,郤氏的一叔二侄之中,只有郤犨出于个人原因会时不时调戏一下楼令;郤锜和郤至不说百分百相信楼令,起码两人在大小事上愿意询问来自楼令的意见。
“是不是该给郑国更大的压力?”郤至问道。
所有人一致看向楼令,等着给出说法。
士匄笑着建议道:“或许可以去‘新郑’附近逛一圈。”
楼令对士匄摇头说道:“我们在入侵郑国,暂时的逼迫力度已经够了。”
贪多嚼不烂啊!
这是晋国百多年来,再一次试图侵占同为封臣的土地。
两个分封国家在领土主权上进行较量,需要观察一下其他国家的情绪反馈。
说到底就是,晋国不能成为天下公敌,一旦所有国家都站到楚国那一边,届时晋国可以自保却是要被封锁在晋地无法动弹。
一般来说,快要进入冬季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今年的晋国却是不一样。
复一次集结起来的大军走“孟津”来到郑国北部,他们经过周王室地盘的时候,无数来自列国的人看到,消息给扩散了出去。
新一批南下的晋军将近八万。
晋国在郑国的军队不少于十万。
那就是经过一次性动用十八万的兵力!
新抵达的晋军接替了各处的驻军,服役了一年的相当部队踏上归国之路。
并不是所有驻军都得到轮换,取决的条件是本家族有没有富余的兵力。
想走又想得到好处?
比如等到分配郑国土地的时候,获得其中的一份?没有这种美事。
想要获得好处,封地却是征召不出更多的兵力,只能是继续服役下去。
离开郑国的晋军,他们带上更多的郑人北返。
在今年的秋季末尾,晋人显得很忙,忙到不是在肃清抵抗,便是双脚不停走路。
晋军以最高效的效率完成了轮换,直至下雪都没有停止对占领区的肃清工作,倒是没有继续扩展占领区。
很忙的晋人,他们不畏寒风修缮各处场所。
如果发现抵抗组织?他们又会在军官的带领下出动。
占领某一块地盘这种事情,幸好范氏力主攻打赤狄,给予晋国各个家族增加经验的机会。
没有范氏那一次力主攻打尺度,说起来晋国已经数十年没有大举扩张,真的没有多少相关的经验。
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经验和没经验,做出来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