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又凑一块了?”郤至早就到了。</P>
军帐里面的人不少,卿大夫之中缺了士鲂,另有祁午、长鱼矫、魏颗等一些人在场。</P>
中行偃特别多看了几眼智罃和楼令,能够看出好像有什么事情变得不一样了。</P>
还是那一句话,中行偃对智罃再怎么不满意,仍然无法改变智氏之主和上军将是智罃的事实,进行打压都要极有分寸,免得荀氏真的爆发内乱。</P>
作为一个整体的荀氏,小宗智氏在这个整体的力量占比应该是两成左右?</P>
那当然是荀氏分出智氏这个小宗的时间不太长,算起来只历经过智首那一代,现任的智氏之主智罃也就是第二代。</P>
智罃成为智氏之主后,他其实大多是在吃智首的老本,新得到的封地也就秦地的其中一块。</P>
荀氏新获得的封地不少,六成归了荀氏这个大宗,三成被纳入小宗中行氏。</P>
所以了,真的不怪智罃有意见,闹到想要图谋自立。</P>
作为荀氏大宗之主和小宗中行氏之主的旬庚和中行偃,他们或许是有自己的想法,讲事实就是没有照顾到智氏这个小宗,乃至于是牺牲智氏的利益了。</P>
士匄等楼令坐下,立刻倾斜身躯过去,问道:“怎么样?”</P>
楼令猜到士匄在问什么,还是反问:“什么怎么样?”</P>
士匄却是先看了一眼智罃,再回看到楼令身上。</P>
只是,楼令选择性装傻,移开了目光。</P>
那么就是,不止智罃希望楼令可以站出来劝郤锜不观赏“采桑”这个节目,士匄也有相同的想法。</P>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于,士匄比较有分寸感,或是他不想亲自冲锋陷阵。</P>
“中军将。”中行偃等士鲂到来,众人分别入座,选择第一个说话:“我以为不宜观赏‘采桑’。”</P>
好些人立刻看向中行偃,大多数人脸上充满了惊讶。</P>
“为什么?”郤锜问道。</P>
中行偃面无表情地讲述理由,无非就是逾越之类。</P>
“我一定要看呢?”郤锜问道。</P>
中行偃一改严肃的表情,笑呵呵地说道:“那便一起看。”</P>
什么情况啊?</P>
就是作为中军佐,该劝就劝一劝,履行完辅助的功能之后,再表示愿意一起扛?</P>
郤锜看向众人,问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P>
没有人吭声。</P>
所以是,郤锜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白会造成逾越,还是要那么干。</P>
“下军佐?”郤锜点名。</P>
楼令视线本就在郤锜身上,说道:“提醒一下宋国君臣。他们仍旧要表演,怎么会是我们的错呢。”</P>
这很楼令。</P>
反正就是要好处,有错大家一起承担。</P>
“很好。”郤锜一脸的笑意。</P>
该怎么说呢?</P>
无论到底有没有拿定主意,郤锜近来都会问楼令的意见,看着就是养成习惯了。</P>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能够证明自己的正确,相信那个集体之中的其余人,他们一定会对一直正确的人产生依赖感。</P>
当然了,相信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去问意见是另外一回事。</P>
有些人是很厉害,要命的事情是他们光有能力,无法让人产生亲近感,别提出现依赖感或信任感了。</P>
明天就是宋君瑕正式举行宴会的时间。</P>
今天,郤锜特地邀请众人过来,不是想听谁的劝说。</P>
“宋国对我们还重要吗?”郤锜问了这个问题。</P>
晋国需要宋国的原因是,需要在楚国边上有一个能够扛得住的盟友,平时尽量去消耗楚国,战时能够就近威胁到楚国的本土。</P>
开始之初,晋国是看上了郑国。</P>
毕竟,郑国可是春秋第一个站出来称霸的国家,后来因为多种原因衰弱下去。</P>
由于晋军与楚军大多是在郑国境内交战,迫使郑国在两边摇摆骑墙。</P>
郑国降而复叛的次数太多,自然也就让晋国转而支持宋国了。</P>
有一件事情一直挺让晋国高层在意,并不是宋国扛不住楚国,主要是郑国一直在找宋国的麻烦,很多时候宋国在与郑国竞争中吃亏。</P>
中行偃问道:“中军将为什么这么问呢?”</P>
郤锜说道:“打完‘鄢陵之战’了,想来郑人应该清楚楚国难以与我们抗争,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P>
中行偃有点没太理解郤锜的意思。</P>
“宋国打不过郑国。郑国知道接下来应该站在哪一边,他们必然会拼命来获取我们的信任。郑国比宋国强大,显然郑国对我们更有用。”郤锜说道。</P>
那并不等于晋国要放弃宋国,只是接下来会分出一个侧重。</P>
中行偃说道:“郑国因为我们获胜而站在我们这一边,值得信任吗?”</P>
这一下换郤锜不太理解中行偃的意思了。</P>
刚才,郤锜已经说了,郑国想要获取他们的信任,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现,晋国需要的也仅是郑国卖力,无关晋国到底要不要相信郑国君臣。</P>
“中军将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极尽地利用郑国。是这个意思吧?”楼令说道。</P>
“就是这个意思。”郤锜纳闷自己说话是不是没有逻辑,搞得有人要捋一捋再翻译似得。</P>
中行偃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反而觉得郑国会继续站在楚国那边。”</P>
其实,楼令也觉得郑国不会马上全面投向晋国,应该会继续站在楚国一边。</P>
倒不是说郑国突然间有了信誉,纯粹就是他们立场转变太快,得不到任何一方的信任,只会被当成利用对象,显然是不利于郑国的。</P>
现下对郑国来说是一个机会,他们哪怕是想跟着晋国长期混,可以在楚国失利的情况下为楚国拼命,直至损失惨重才投向晋国,起码可以挽回一些信誉。</P>
同时,损失惨重状态下的郑国对晋国来讲价值不大,想利用郑国也割不下几两肉,郑国在投靠晋国之后只要尽作为盟友的本分就可以了。</P>
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郑国需要一个重新的定位,而新的定位并不是一时造就,需要有那么一个过程。</P>
郤锜没有因为中行偃持反对意见而发怒或什么,不管内心里的想法是什么,看上去就是用正常的态度进行探讨而已。</P>
到后面进行表态,楼令选择与中行偃、智罃站到了一边,选择与郤锜站到一边的则是郤至、士匄、士鲂。</P>
这一次选边站,有人是站在道理与猜测之上,有人则是纯粹只选立场。</P>
能够将选边站看作是在划分阵营吗?</P>
也许有人会那么觉得。</P>
只是,更多的人仅是就事论事的态度。</P>
关于在郑国和宋国之间的侧重怎么选择,当天没有讨论出结果。</P>
讨论一件事情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后面也就加入一个要不要扶持吴国的话题。</P>
恰好申巫臣就在“商丘”城内,郤锜也就让人过去召唤。</P>
“拜见诸位卿大夫,诸位同僚。”申巫臣进来就规规矩矩行礼问候。</P>
郤锜等申巫臣坐下,用目光示意中行偃直接进入主题。</P>
“你知道我们打赢,且是大胜吧?”中行偃先问这个。</P>
申巫臣站起来,激动地说道:“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无论是政治或军事上的。”</P>
那么,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P>
中行偃问道:“你觉得我们需要扶持吴国吗?”</P>
申巫臣想都没想,说道:“自然。”</P>
以前,晋国想扶持吴国的理由太简单,主要是宋国在南边独木难支,并且宋国还一直被郑国针对,导致晋国需要扶持另一个国家来给楚国加难度。</P>
现在?晋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变得不是那么需要吴国了,好像是失去了扶持的意义。</P>
“诸卿好像有一点误会了。”申巫臣一直站着,环视众人一圈,最后看着郤锜,说道:“齐国与楚国争霸的时候,齐国一直是胜利的那一方,为什么我们的竞争对手会是楚国呢?”</P>
申巫臣不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径直往下继续说道:“楚人性格坚韧,绝不是一场战役能够使之失去雄心壮志。他们只会越挫越勇,无法战胜对手也不会认输。”</P>
说起来,申巫臣就是楚人,他这样讲并不是在夸自己,也不是硬夸楚国。</P>
那是历史给出的答案。</P>
一个问题问得很好。</P>
楚国与齐国争霸的时候,楚国真就是一直输的那一方。</P>
轮到楚国与晋国争霸,其实楚国也是胜少败多。</P>
可是,能够与中原霸主争夺天下霸主宝座的国家,一直都是楚国。</P>
“必须攻击楚国本土,乃至于攻破都城,撕咬下足够的土地,要不然……”申巫臣认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说着就停了下来。</P>
当前的晋国和楚国并无领土接壤。</P>
不过,夺取土地使之变成飞地,对于春秋时代的人来讲并不是什么心理障碍。</P>
“晋国需要战斗,无论对南方或是中原,一直要进行战斗,绝不能停下来。霸主不可以追求和平,要不然会懈怠,会变得害怕战斗。”申巫臣再次环视众人,停了几个呼吸的时间,才继续说道:“如果想让楚国无法构成威胁,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扶持吴国。”</P>
郤锜刚才在想一个问题。</P>
从楚国崛起之后,争霸战争打得那么激烈,似乎齐国从未攻击过楚国的本土?</P>
能够确认的一点,晋国与楚国打了几十年,楚人有“饮马大河”的伟业,晋人却是没有做出过什么壮举。</P>
“攻打楚国的本土,夺下土地……,或攻破‘郢’都吗?”郤锜必须承认自己有被吸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