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换个说法?</P>
楼令现如今是晋国的中军尉,以官职来算就是高层。</P>
更精确一点,晋国除了国君与八位卿大夫之外,中军尉就是以下的第一人,等于是坐在一个国家的第十张座椅之上。</P>
花多少钱能够请这样的人帮忙?</P>
又或者说,那样的人是单纯能够花钱请帮忙的吗?</P>
一些乱七八糟的小国,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不奇怪。</P>
问题是什么?晋国哪怕不再是天下霸主,好歹还是中原霸主,更是一个强国,坐在第十张座椅上面的人,非人情往来的情况下,会因为一些酬劳而给人帮忙,是不是太掉份了。</P>
到了一定地位之后,其实不再看重钱财之类,互相之间的帮忙除了人情,便是政治利益上面的交换,又以后面的情况居多。</P>
狐雍懂得那个道理吗?他即便胡化再严重,不代表智商丢了,基本的人情世故总是该懂得的。</P>
“若是我的家族可以回归晋国,必定以楼氏为首。”狐雍给出了这个承诺。</P>
这是“马首是瞻”这个成语还没有被创造出来。</P>
等“马首是瞻”这个成语出现,不出意外就是要等上几十年之后了。</P>
楼令自认比较了解狐氏的情况。</P>
狐氏这个家族起起落落,脱离晋国之后反倒是发展得比较不错?</P>
现如今的狐氏,他们的族众约有十来万,其中以收拢的各种异族比较多,大概占了其中的七成?</P>
那是狐氏本身作为诸夏意愿拥有的优势。</P>
不说其它什么,仅仅是农耕方式再加上更靠谱的放牧技巧,粮食方面更有保障,自然能够吸引那些朝不保夕之人的投靠。</P>
好些中原列国,他们也是利用文明的优势吸纳异族,再慢慢依靠文化优势进行融合。</P>
将融合异族事情办得最大的不是哪一个诸侯国,正是西边一隅的秦国,他们接纳了大批量的戎人和狄人,到现如今戎人或狄人的数量占了秦国总人口的约四成。</P>
秦国现如今的总人口约是九十万,四成也就是三十多万!</P>
所以,不怪秦国越来越不将自己“当人”了,对吧?他们吸纳太多戎人或狄人,乃至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杂胡之类,数量之多直接冲击到秦国本身,不是以绝对的多数去融合少数,肯定要对自身文化产生极大冲击。</P>
有那么一点,秦人与中原列国的人不同。这个不同之处就在于秦人的发冠出现了鞭子的款式,发冠也是靠后歪斜,不再如中原那般“中竖”了。而扎辫子这种做法就是胡化的一种体现。</P>
看看狐雍的发饰,他也扎上了辫子。</P>
当前的诸夏文明并不排外,也不会因为某人或某个家族、诸侯国的发冠变了就喊打喊杀,只是一旦发生接触不再拥有礼仪,基本上也就不用“做人”了。</P>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P>
上面那一句话到唐代孔颖达才会对《春秋左传》进行注解。</P>
只不过,相似的理念很早就已经出现,尤其被周公旦进行强调,更是成为了真理。</P>
通俗点来讲,从春秋到往后的时代,中原政权就是将不懂礼仪的人那一类归为禽兽。</P>
楼令对于礼节其实不是那么在乎,只是必须表现出在乎的一面。这是身份带来的必备要求。</P>
说白了,楼令成了现有规则的利益既得者之一,他不对规则进行维护,岂不是在撬自己的墙角?</P>
可能是由于处在“文质彬彬”的环境太久的关系,楼令被狐雍突然间开出价码搞得愣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