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天子于宫中行乐,李十二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八首》,有“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之语,李隆基赐以宫锦袍。</P>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天子与杨玉环同赏,李十二又奉诏作《清平调词三首》,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之佳作,天子与杨玉环皆喜,赐金银若干。</P>
李十二在长安居愈久,更识得官场之龌龊,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日夜纵酒以自昏秽。</P>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天子呼之不朝,天子因道门元丹丘故,温颜如初。</P>
秋,玄元宫掌教紫阳道长积劳成疾,预见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自己写祭文称:“神将厌余,余非厌世。”</P>
紫阳道长再三请辞,望归葬乡里,天子悯其情允之。</P>
许仙等弟子陪紫阳道长一路回归故乡,在途经叶县的时候,众人在仙人王子乔祠停留休息,紫阳道长“目若有睹”,然后便“泊然而化”。</P>
紫阳道长去世时,“天香引道,尸轻空衣”。当他的尸体运回随州时,看起来依然像活着时候一样。</P>
汉东太守裴公亲自在郊外迎接,全城轰动,设灵期间每天有上万民众前往观看拜祭,如拜神明。</P>
当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紫阳道长葬于随州城东的新松山,享年62岁。</P>
当地太守和百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李十二亲自为紫阳道长撰写碑铭,而许仙自始至终面色平静,无悲无喜。</P>
葬礼后,许仙未返长安,修书辞西京大成观威仪之职,径自回归了过往的云游隐居生活,东游蓬莱,西登华山,随后便隐居石门山。</P>
李十二回返长安,天子对其渐渐疏远。</P>
感于这种疏远,李十二渐有退志,又有感宰执之才难伸,写下《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P>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十二四十四岁。</P>
此年,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李隆基五十九岁,渐无心政事,以天下太平无事,欲高居而无为,将一切政事委李林甫处理。</P>
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天子许其还乡越中并率百官送别于长乐坡。</P>
李十二送行,有《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P>
贺知章八十六岁返回故里,感慨良多,做《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
天子高卧,权臣当道,紫阳羽化,丹丘云游,知章归里……</P>
李十二仿佛做了一场大梦,而今梦醒了,他终于没有了任何希冀。</P>
到了三月,李十二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皇帝给了他一笔钱,允其辞。</P>
从“御手调羹”到“赐金还山”,李十二诗名满天下,此心如灰冷。</P>
李十二离长安而去,经灞陵、蓝田达商州。</P>
初夏,44岁的李十二抵达洛阳,见到了一个32岁的青年诗人,此人乃名门杜氏后裔,字子美,名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