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长安城瑟瑟发抖(1 / 2)

“道法自然,随心而动。丹丘如今心如止水,已无意婚娶。”许仙知道公孙佳人的性情,觉得还是直接说开比较好。</P>

他向公孙佳人揖首躬身致歉,平静道:“公孙道友,此番是元丹丘的不是。我们和离吧。”</P>

公孙佳人的眼眶更红了,表情滞住了几息,然后很坚决地摇了摇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道:“可佳人的心一如当年初见相公时,并无更易。”</P>

许仙沉默了下,淡淡道:“你有,就在茅山上,洞房花烛下时。”</P>

如果许仙想要关注,那么他甚至连一滴水滴里蕴含的极微细“情绪”都能清晰体察出来,何况公孙佳人从来不是一个会隐藏情绪的女子。</P>

许仙其实能理解公孙佳人当时的震惊乃至恐慌、惶然和退缩,无论哪个女子突然知道自己“青年才俊”的新郎其实是一个长生了数千年的怪物时,都可能会生出想要跑开逃离的念头的。</P>

许仙能理解,但不表示他愿意平静接受娶生出过这种念头的女子为妻。</P>

夫妻本就该不离不弃,许仙死不能与妻同葬已经是心有愧疚负担,既然公孙佳人心意也不是特别坚定尚可动摇,那又何必勉强?</P>

许仙这句话一出口,便如一把锐利的刀割破了两人之间的空气,公孙佳人如被人突然扼住了咽喉,气势明显弱了一大截。</P>

许仙看着她有点泫然欲泣又拼命忍住的样子,淡淡道:“你喜欢的人是元林宗,只可惜元林宗只是我的一个幻影而已。你所追逐的只是一个幻影。”</P>

许仙再次向公孙佳人揖首躬身致歉,平静道:“终究还是我的不是。公孙道友,我们和离吧。”</P>

……</P>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兴致冲冲的李十二终于赶到了长安,入宫面圣。</P>

当今天子既出于对道门元丹丘的重视,又为了做足求仙问道、礼贤下士的戏,亲自下阶迎接李十二,如同是见了绮、皓(指商山四皓,汉代着名贤人)。</P>

李隆基甚至用七宝床来赐食,亲手调和羹汤来给李十二吃,然后把李十二封为翰林待诏,也称翰林供奉,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P>

何谓翰林待诏、翰林供奉?</P>

早在汉朝,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召见有一技之长的人,称之为待诏。唐朝初年,延续了这种待诏传统,召见的人,既有朝廷命官,也有布衣百姓。</P>

当今天子继位后,正式建立了翰林院,容纳待诏之人,号称翰林待诏或者翰林供奉。</P>

翰林院成立后,对翰林待诏的能力要求水涨船高,除了有才学或者是一技之长以外,还要有相当高的政治能力。进入翰林院的第一批人,不少人成为了日后的名儒大臣,比如张越,陆坚,张九龄,徐安贞等等。</P>

那时翰林院里的所谓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实为同一官职,都是在皇帝左右,待皇帝吩咐,替皇帝办事。这些翰林供奉里,有“文章之士”,也有“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P>

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在翰林院之南天子建立了学士院,并设置了“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甚至属对国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