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截断了回忆,岔开关于隋帝杨广话题,道:“其实我觉得扬州人还应该感谢三个人。”</P>
“哪三个人?”慕解语问道,一脸请指教的表情。</P>
许仙边开车边淡淡道:“第一个人自然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李太白,第二个人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杜牧之,这最后一个嘛——”</P>
许仙故意停了下来,瞥了眼慕解语,等着她来说。</P>
慕解语没有说什么人的名字,而是以很标准的朗诵调,直接背起了教材上的一篇课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P>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P>
慕解语的诵念极有节奏和韵律感,感情的抑扬顿挫配合她清柔悦耳的吐字,充满了宋词的美雅之感。</P>
许仙忍不住叹赏道:“姜白石一曲《扬州慢》,清雅空灵,凄冷寥落,真是千古绝唱。”</P>
他顿了顿,道:“两位吴王和隋帝杨广立下扬州发展的根基,而李太白、杜牧之、姜白石这三个人则使扬州的名气及雅韵自唐宋以来长盛不衰。”</P>
没有人会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爱人也了解喜欢自己的故乡。</P>
慕解语听到许仙这一番对于扬州的论述解读,觉得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开心。</P>
她的笑容愈加温柔,也愈加灿烂了。</P>
慕解语有点遗憾道:“可惜这三个大诗人大词人没有在扬州留下什么人文古迹,现在扬州的主要文化古迹就是欧阳修的平山堂、苏东坡的谷林堂、鉴真东渡前传经授戒的大明寺、扬州八怪的纪念馆、朱自清先生的故居和盐商的园林比如个园、和园等。”</P>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P>
许仙以古调诵唱完苏东坡过平山堂时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P>
许仙脸上罕见地露出了尊敬郑重之色,认真道:“欧阳永叔一代文宗,豪气非常,心胸旷达,见才如见宝,奖引后进,如恐不及。他对苏子瞻更是青睐有加。当年苏子瞻初出茅庐,欧阳永叔贵为文坛魁首,却逢人便言苏子瞻的文章将独步天下!甚至曾言三十年后,天下必尽知苏子瞻,而不知道有欧阳永叔。他如此识人惜才,赤心盛意,使苏子瞻在文坛少走了许多年的路。而苏东坡有情有义,至情至纯,也一生感念。这对师生确实是两个真人,也是两个有趣味有意思的人。”</P>
慕解语还是第一次见许仙以这种庄重的神色,如此去赞誉一个人,不,应该是去赞誉两个人。</P>
但她想到这两个被盛赞的人是欧阳修和苏轼,又觉得很理所当然。</P>
在扬州长大的慕家三小姐自然对这两位在扬州都当过太守的文豪了如指掌,她忍不住点头,认真道:“他们两位确实都是了不起的人,两人的文章、诗、词、书法等各方面都很厉害,欧阳修还是经学家和史学家,苏轼则还是大画家。就是两个人的仕途差了点。”</P>
许仙笑了笑,平静道:“欧阳永叔的仕途不能算差了,他都做到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了,退休前做了太子的老师。</P>
老苏就倒霉了点,刚进士取第就丁忧,然后回朝就卷入变法改革的漩涡里,因为名气大,成了改革派杀鸡儆猴的靶子。</P>
好不容易保守派上台给他做了最高官位的礼部尚书也就是教育及外交部长,但还没坐热就又被外放,他偏是个认死理的,又反对保守派的一系列不当做法。</P>
这下好了,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喜欢他。”</P>
许仙轻摇了摇头,想到自己这位惊才远逸、旷世绝伦的友人,又忍不住微笑道:“做官为政,最忌讳没有政治立场。</P>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
苏子瞻这种放达率真的性情和个性,注定了他的官运不可能好。</P>
不过他心态特好,超旷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P>
苏子瞻的人生有他自己的遗憾,也有他自己的快活与圆满。</P>
文章憎命达,苏子瞻的官运要是一直顺畅通达,或许他的情感就不会这么充沛丰盈,层次婉转,他的心境也不会这么渐渐凝粹洗练,乃至通达无漏,那样苏子瞻的文字应该也不会这么令人着迷。</P>
他也不会成为神州第一文人,成为千古第一流的风流人物。”</P>
慕解语也情不自禁露出神往之色道:“东坡仙才,史无二例。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P>
许仙认真地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刚才的结论道:“苏东坡和欧阳修是两个真人,也是两个有趣味有意思的人。”</P>
宋朝是个有点非典型的朝代,宋朝的开始就比较非典型,没有那么血腥,也没有大规模杀戮。</P>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开创了宋朝。</P>
而除了诛杀了企图反抗的禁军统领韩通一家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流血冲突,堪称神州历史上最成功最温和的王朝政变。</P>
而且赵匡胤也没有常规操作弄死“禅让”退位的前朝幼帝,年仅8岁的周恭帝活到了21岁才病死。</P>
然后赵匡胤兵不血刃,杯酒释兵权,消除了王朝最大的隐患。</P>
赵匡胤优容仁厚,兼反思五代十国将领夺权改朝的乱象,定下了与文官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P>
而“斧声烛影”后继位的赵光义也秉承领会了兄长的战略思想,兼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也善书法,优赏文人,自此开创了对文人最为友好、文治也最辉煌的封建王朝时期。</P>
赵光义之后的历代宋朝皇帝都出于赵光义、赵匡胤的血脉,继承了家族崇文好雅的传统,更出了多个文人皇帝,因此宋朝的文人地位在神州所有朝代中是最高的,文化事业发展到了巅峰。</P>
宋朝前,坊市交易划定有特定的场所,商业区与居民区是严格分开的,且设有宵禁。</P>
宋朝打破限制,实现商铺与民宅的杂居,又取消了宵禁,神州历史上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大放异彩。</P>
宋朝人的娱乐场所不仅有街市、酒楼、勾栏瓦舍,还有各种园林和庆典活动,一年四季他们都在享受生活的乐趣。</P>
就经济和社会、文化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神州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P>
现在的许多文人笑言,宋朝是最适合穿越回去的朝代。</P>
但凡事有其利,亦必有其弊。</P>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抑武重文的三百多年宋朝统治期内确实几乎没有什么内乱,但也导致了对外军事威慑力的不足和对杰出将才的始终警惕及压制,岳飞、辛弃疾的人生憾恨与悲剧也和这种抑武重文的宋朝皇家方略及官场明规则息息相关。</P>
从军事威力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一直生活在北方蛮夷的阴云笼罩之下,终于北方的金灭了北宋,北方的蒙古灭了南宋。</P>
然而在欧阳永叔、苏子瞻生活的北宋中期前后,宋朝的文人生活得十分阳光灿烂,特别是当你是个有才的文人时。</P>
苏子瞻43岁之前的人生大体还算是优容惬意的。</P>
出身名门,幼承家学,苏父苏洵是古文名家,苏母程氏曾以东汉名士范滂的事迹勉励其砥砺名节。</P>
二十岁时首次出川参加进士考试,便一举中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扬京师,更得文坛魁首欧阳永叔青睐推崇。</P>
二十四岁,和弟弟苏辙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一、二等皆为虚设),为“百年第一”,即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P>
连当时在位的宋仁宗赵祯都欣喜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P>
自此天下闻名,谁人不识眉山苏子瞻之名。</P>
身负巨大的光环加持,一路都是鲜花与掌声。</P>
这要换在今天,妥妥就是穿越者的天花板级别开局了。</P>
虽然后有父母丁忧之痛,又有交恶正当权的改革派的贬谪,但或为天命或为个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由意志选择,已隐隐成为新的文坛魁首的苏子瞻心有遗憾,并无后悔。</P>
可惜……</P>
每每夜深无人之时,苏子瞻常常会想,可惜父亲母亲未能长寿,可惜恩师欧阳文忠公已逝,可惜发妻王弗未能与我共享荣光。</P>
但我的人生依然算是很幸运很好的了。</P>
苏子瞻怀着这样的遗憾与感激,想着自己的人生应该也会如欧阳恩师一样,慢慢在公务宦游和诗酒花月中过去,死后说不定也能和恩师一样获得一个“文忠”的谥号,就此渡过自己正常操作在世人眼中却惊才绝艳的一生。</P>
事情确实本该如此,岁月本就静好流淌。</P>
然而……</P>
此时43岁的罪臣苏轼正蓬头垢面地坐在御史台大狱的地上,看着眼前打开的饭盒中的一条鱼,身体微微颤抖,不知觉间,眼泪已涕泗横流。</P>
这是一条什么鱼?这条鱼在饭盒中的形态,是水煮,清蒸,红烧,还是鱼汤?</P>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条鱼。</P>
妻子王闰之迁怒丈夫诗文引祸,焚毁了自己诗文的十之七八,对于一个文人而言,这就是他文人生命的十之七八,苏轼获知后心痛如割,但他也不忍责怪妻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