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致命的背叛(25)(1 / 2)

彰睦有个童养媳,叫善念,当时逃涝失散多年,互相以为对方被洪水淹死了,却都对对方念念不忘,始终没有成亲。</P>

数年后中秋节回乡,放河灯许愿时,河面一只金碧辉煌的画舫传来袅袅丝竹之音,是那首尚瑜古曲《琵琶怨》。</P>

东边月出西边雨,彰睦听着旁边画舫的琵琶小曲,在轻舟看到岸边熟悉的人影,从软垫子上惊坐起,险些栽入水中,被船夫扶了一把,堪堪站稳。</P>

岸边,疾风吹过,微雨点点,桂花缤纷,日思夜想的那抹青草绿,与黄色落英相称得分外美好。</P>

彰睦一边催促船家一边高声诵读逢时的古词《临江仙》上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P>

岸上人终于停下款款的脚步,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轻舟上那道木槿紫,轻和下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P>

一番阔别重逢的长叙之后,彰睦去善念住的青石镇认下路,连夜启程上京,拿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再次回来,先是三书四礼,请期之后定在次年三月。</P>

朔明宗(死后庙号)夏侯岳对他的突然回京又离京感到莫名其妙,待他一月休期满,早朝后专门留下他问了缘由,听后颇为感慨,旋即为二人赐婚,着太常办理婚事。</P>

皇长子夏侯彦看太常不乐意就抢了圣旨自己去,还特意问明宗将小洛水改成“阑珊河”,夏侯彦素来颇受宠爱,此等小事明宗自是应允的。</P>

最早的贞节牌坊是为了褒奖品行高洁的母亲养育之恩,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尤其在晚明和晚清发扬光大,只剩一个“贞”字,其中出现的荒谬之事太多了。</P>

可战乱却不是她们引起的,又是一杯酒,我觉得好像酒不醉人人自醉:“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P>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一道沉吟入耳,“这是夫妻因战争失散又重逢的故事,不过主角名字谁也不知道。怎么想起这首词?”</P>

我的脑子猛然清醒,对,许闹她们尽管说过人名,却从没说过华国的历史朝代,这个故事也只是梗概。不过,我见他面不改色的样子哪像喝醉:“你不是喝醉了吗?忽悠人呢?”</P>

魏长云命人掌灯,水榭中央的石桌石凳上了不曾见过的吃食,他坐在对面,一如既往的坦诚:“醉是真的醉,醒也是真的醒。你还没回答我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