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提高生产力和科技(2 / 2)

“臣遵旨!”郁新拱手,没有再说什么!</P>

……</P>

俗话说,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

这一次作战除了要扫清东南的倭患,还要远征整个倭国,所以提前做的东西很多。</P>

具体作战计划也没有定下来,兵马还没有招募,火器还没有打造完毕,而且最重要的是缺一些特殊型人才。</P>

打仗不是闹着玩,作战计划要和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共同商讨研究。</P>

火器还在拼命的打造,按照胡老三的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打造一千支洪武铳和三千枚洪武雷,这也是目前所有材料的极限了。</P>

至于特殊性人才,则是一些懂倭语的人,懂得锻造的工匠,懂挖矿的矿工,懂得在海上生存的渔民。</P>

毕竟平定倭国是真的,挖银矿也是真的。</P>

年后,工部所有的工匠被朱雄英征走大半,这事老爷子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了!</P>

倭国不仅银矿多,金矿,铁矿也多,这点人可不够,所以又提前在民间招募大量工匠提前准备着。</P>

只要打下倭国立马输送工匠过去勘测,挖掘。</P>

而且开出的待遇也是极高的,比如懂得炼制金属的工匠给出每月半斤盐,三十斤米,外加六两银子的待遇。</P>

这待遇放在明朝初年简直就是天价,这也导致许多工匠纷纷辞去原来的营生,去报名了!</P>

半个月的时间,工匠就凑够了上千人,朱雄英把这上千人编在一起,让他们跟着工部的老工匠学习炼制金,银,铁的技术。</P>

这些老师傅们的待遇更高,是工匠的三倍。</P>

并许诺所有工匠,谁能研究出省时省力且纯度高的金属锻造技术,封伯爵!</P>

有重大技术突破者,封子爵,男爵,永久免去全家的赋税和徭役。</P>

为了证明朝廷的信誉,朱雄英以朝廷的名义封军监局的工匠胡涂为神机伯,以此来表彰老胡在研究火器上作出的巨大贡献。</P>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靠打铁锻银也能获得爵位,这可是前所未有,破天荒的大事,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整个京城都炸开。</P>

朱雄英也要借此机会提高手艺人的地位和待遇,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如此才能提高整个大明的生产力,甚至是科技水平。</P>

现在只是锻造业,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包含其中,比如,医术,织布业,酿酒,酿醋等等……</P>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钻研四书五经,最后白首穷经,一生碌碌无为就过去了。</P>

朝廷的官位有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官,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非要去考取功名,到头来一场空,没有任何意义!</P>

现在好了,只要你肯下功夫肯钻研,在某一领域研究出新的技术,有重大突破也会有功名,甚至爵位,照样可以光宗耀祖,青史留名!</P>

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下去,二十年后,各行各业的人才会形成喷井式的爆发,整个大明的生产力和科技会远迈一大步。</P>

但朱雄英此举也无疑是向朝中的文臣武将宣战,因为太孙再一次触碰了他们的利益。</P>

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已经得罪了大明的文官,而这一次连武将也得罪了,甚至把老爷子也惹怒了。</P>

明朝开国至今,只有三位文官获得了爵位,分别是一公李善长,二伯刘伯温和汪广洋。</P>

除此之外,明朝后世二百多年都没有文官获得公爵和侯爵,伯爵也只有六位。</P>

这是老爷子定下的规矩,无军功不封爵,几乎断了文官的封爵之路。</P>

后世大明鼎鼎的王守仁被封伯爵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他平叛立下的军功。</P>

武将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才能换来一个爵位,而文官更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却永无封爵的机会,现在老胡这样一个臭打铁的竟然都要封爵了,他们心里能舒服都怪了!</P>

朱雄英一个人和整个朝廷的战斗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