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明白吧。”</P>
蔡全无被他一顿输出,心中阴霾一瞬间全部消散,脸上止不住的笑开了。</P>
“明白,明白,我知道怎么做。”</P>
“兄弟,赶紧进来,喝口水,看你满头大汗的。”</P>
杨庆拦住他。</P>
“我就不进去了,别让候魁再看到了我,我还有事儿。”</P>
说着他就要走。</P>
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回过头来,叮嘱道。</P>
“你这笑不行,还是用死人脸的好,不然一眼被人看出来了。”</P>
“别人给咱们透露信息,咱们不能坑了别人,让别人难做,所以你再一趟一天。”</P>
蔡全无闻言瞬间收住了笑容。</P>
“指定不能害了恩人。”</P>
杨庆拍拍他的肩膀。</P>
“这样就行,我走了。”</P>
随后杨庆摆了一下手,就跑了。</P>
蔡全无此时,虽然冷着脸,但是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收不住。</P>
杨庆告别了蔡全无,一路来到了老太太这里。</P>
正好看到陈红和老太太遛弯回来。</P>
老太太一看到杨庆,就没好气的道。</P>
“你又跑哪里了?”</P>
“怎么收拾家里只有陈红一个人?”</P>
看来陈红已经编过瞎话了。</P>
杨庆笑着。</P>
“这不是野菜的最后一波了吗?厂里收了太多的野菜,我们只能下劲收拾。”</P>
“该晒干的晒干,该腌起来的腌起来。”</P>
“谁知道这灾年什么时候过去,怎么未雨绸缪都不为过。”</P>
这个理由很站得住脚。</P>
老太太相信了他。</P>
“不是说搬家吗?既然决定了,咱们早点搬,在家里我也能给你们帮帮忙。”</P>
“等陈红有了孩子,趁着我还能动,我给你们带带。”</P>
随后她又看向陈红。</P>
“你和你妈沟通的怎么样了?”</P>
“有我老太太的保底,加上你们的定量,虽然不多,但是也比在乡下挨饿强很多。”</P>
陈红听了老太太的话,并没有太高兴。</P>
“我娘说她不过来,她说她在村里,好赖还有点粮食,要是来了这里,靠我们几个的定量,根本吃不饱。”</P>
“杨庆还没有正式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她怕拖累我,怎么都不过来。”</P>
杨庆闻言沉默了。</P>
丈母娘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P>
有可能感觉让闺女九死一生的逃荒,心里已经非常愧疚了。</P>
现在闺女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所以不想继续连累闺女。</P>
乡下女人的坚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P>
而且她们村远离城市,没有被巨大的城乡差距迷了眼。</P>
没有一心进城的想法。</P>
再者就是故土难离,她一个女人,根本就没有出过远门。</P>
在家有族老照应,出了门无依无靠。</P>
(陈家沟,从名字就知道了,在当地,这是一个大姓氏。</P>
以前出门真的很难,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我们的乡土情结形成的很大原因,就是来自那种深入灵魂的归属感和安全感。)</P>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这种心理,她明白。</P>
她来了城里,心就没有落地过,这里的一切都在提醒她,她不属于这里。</P>
“既然不想来,那就别来了。”</P>
“没有工作,在城里也不会多好。”</P>
“你们以后每个月给他们寄些钱,有钱有票在乡下不比城里差多少。”</P>
“乡下还可以买平价粮(平价粮也叫返销粮,就是把粮食再卖给你,能买多少看家里的人口和劳动情况。),平价粮不够,你邮过去的钱和粮票也够他们食用,我在乡下的时候,一年有五十块钱就可以生活的很好。”</P>
(农村苦,是因为不挣钱,一年下来可能一大家子挣不到五十块钱,甚至很多人还会倒欠大队钱。而口粮按照粮食产量,普通年景口粮可能够吃十个月,其他就要买平价粮。遇到灾年口粮只够几个月,返销粮还不足,更困难的是即使有粮,你也没钱买。</P>
灾年秩序并没有崩溃,供销社等还存在,那些年因为和英国交好,我们还从加拿大买了很多粮食。)</P>
“如果家里缺什么东西,你们可以买了给他们邮过去,将心比心吧。”</P>
老太太这样一说。</P>
陈红心里舒服了一些。